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4-01 02:05:48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化学是高中理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在历年来的高考中都占着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化学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新课改一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学生化学的自主性学习,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知识性、技能性、体验性目标的多维发展,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协调提升。本文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技能 品质 提升 有效性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技能提升。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培养,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一、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由于理论性较强,教学的过程往往是教师纯粹的知识讲解,学生在下面通过笔记、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师生之间处于一个监管与被监管的对立体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我们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处理好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都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追求公平、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有较强的排斥心理。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注重师生之间教学关系的处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以便能够使他们获取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课上课下,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难题,以便能够更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我们知道,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感知与学习体验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凸显学生的课堂地位,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好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学习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习小组的创设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有时候比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小组内学生的讨论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使整个课堂显得热闹非凡,有人说使用高压锅煮饭就体现出了压强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也有人说洗衣粉的使用就是催化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其学习自主性也就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二、 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其实用性、理论性都较强,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对于知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学习。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点、难点,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之后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比传统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要好的多,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外教师也要善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化学是一项实验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学习,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如《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关于原电池的教学,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把2ml的NaOH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各一片,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后者产生气泡速率比前前者快,在这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这是学生熟知的。所以问题一提出,马上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但也有学生联系教材中的实验展开了联想,联想中创造性思维火花产生了,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但镁不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还有学生联想到铝遇冷浓HNO3钝化,又设计出另一种方案: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铝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铜强,但铝被浓HNO3钝化作正极,铜作负极。用电流计验证,果然符合。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突破常规,跳出原有知识的框框,能使学生的思维激活到最佳状态,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朱卫华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 苏州大学学报, 2008

[2]张婷婷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 《苏州大学》 2010年

上一篇:高三日照图判读能力培育策略的研究及反思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