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4-01 09:55:29

切实提升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的积累更重要。调研发现:我国技术应用型学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容乐观。本文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对切实提升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人文素养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人文素养 技术应用 人文课程 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

人文素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的积累更重要。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

由于技术应用型教育在我国举办时间短,经验不足,各学校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培养,对人文素养重视尤为不够;而且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来源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诸多欠缺。我学院就这方面的问题,申请了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技术应用型教育人文素养的调查、分析及提高的实践探索》,在对本地区技术应用型院校以及用人单位进行人文素养的调查、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两年的探索,为切实提升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人文素养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行之有效的实践。

1.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普遍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技术应用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整体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注重自我价值发展,思想开放,勇于开拓,勇于竞争,能够自觉的培养和发展健康的人格。但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具体表现为:

1.1经典阅读的缺失是非常严重并且普遍的现象,人文知识缺乏

大多数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入学成绩较差,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重技能,轻文化基础课的思想,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美学知识缺乏。在被问及什么叫中国的“四书五经”时,只能摇摇头称不知道。我们不能苛求青年学生满腹经纶,但作为民族的未来,不能忽视本民族的“魂”和“根”,否则,是难以支撑一种文明的伟大复兴的。

1.2文化水平偏低,文字功底薄弱,表达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不强。被调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抱怨:现在的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太差了,写个材料,错字连篇,且语句不通顺,读来令人费解。

1.3自卑心理严重,承挫能力脆弱

大部分学生因有失败的经历,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承挫能力脆弱。在学习、实习过程中,稍有不顺,很容易心灰意冷,毫无斗志,甚至破罐子破摔。碰到压力无法舒释,自杀倾向越来越严重。

1.4 心态浮躁,理想信念缺乏,价值取向功利化,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一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理想信念缺乏,没有进取之心和成才之志,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心态。有明显的理智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但缺乏有效的控制力。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 。

2.提高技术应用型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2.1转变师生观念,重新认识人文课程

技术应用型教育要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也必须重视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哈佛大学的“共同基础课”五类课程中,文学与艺术和外国文化是其中的两类;牛津大学也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古典文化知识的学习。我国高校应该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强投入、纳入制度化管理。[1]

2.2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呼唤经典阅读的回归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电视、网络等各种电子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考试的功利性;只注重训练学生解答阅读题目的技能,已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

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是水融的。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首先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品读名著的过程。“品”,要求对历史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的进行记忆和系统,是品人生的过程,也是品社会的过程。引导学生品读文学经典,就是让学生与古今中外的贤人雅士对话的过程,帮助学生成为人情练达的人,具备自我意识并共享社会意识。

2.3深化人文关怀,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

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政治人物很有人文素养吗?非也!他们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于人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只能称作有人文知识,不是有人文素养。所以,在学科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化人文关怀,有机地渗透人文内容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尤为重要。

2.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谐人文素养养育

美国二战后青年由于缺乏精神支撑的苦闷彷徨,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被称之“迷惘的一代”。对于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如果不强调人文素养的培育,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是否也会成为“迷惘的一代”?目前大学生犯罪、自杀、心理疾患等问题的增多,表明这个提问绝不是杞人忧天。从马加爵案到刘海洋案,都表明校园早已不是世外桃源。我们常说青少年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通过家庭与社会来完成,知识世界的教育可以由一般学校来完成,而心灵世界最复杂,属于终生教育,只有通过人文素质的教育和熏陶来逐渐完善。

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益于终身的发展。

2.5解析中外文化素养的差异对比,明白复兴民族道德文化的意义

自古以来,什么样的文化就滋养什么样的人民,这是一个世界史上普遍的规律。曾经有个笑话,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士兵在一起听从军事指挥员的命令接受训练。德国的士兵,在指挥官的命令之下一二一地向前走,走到悬崖的时候,指挥员的口令没有停止,这个德国士兵“扑嗵”一下,掉下悬崖。美国的士兵走到悬崖的时候,跑了。中国的士兵一样正步走到悬崖边,改成了原地踏步走。――是个笑话但是寓意非常深刻,什么样的文化养育什么样的人。西方人为什么都佩服中国人的聪明,既不违犯命令,又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两全其美,这里面蕴含的就是老子执两用中的思想,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美国的总统甚至在就职演说中引用老子的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更应该明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

3.我学院的一系列举措和成果

3.1根据调研结果,开设经典导读和赏鉴课等

学院通过印制包含文史哲等方面测试内容的试卷,就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了全面摸底,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根据学生答卷情况和学生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学院在教学计划、开设选修课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调整。先后开设了包括“国学经典导读”、“唐诗宋词名家经典赏析”、 “美学艺术鉴赏”、“创造与创业”、“硬笔书法”、“ 现代文学史”等选修课。一系列举措有利于拓宽人文视野,增加文学修养,陶冶情操,激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3.2凝炼传统文化精华,开设特色讲座

青年人处于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成功学、成功的企业家的创业经历最受青年人的关注。马云、李开复等知名企业家的演讲更是受到广大渴望成功穿越的青年的追捧。分析他们的演讲,他们着重讲的都是在儒家思想中已经告诉我们的内圣外王之道。我们学院顺应时代和学生内在需求特聘专家开设“伟大的人格成就伟大人物”成功学系列讲座,受到学生欢迎,效果极好。

3.3深化人文关怀,关注心理健康

根据学生中出现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惧心理障碍,学院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学生因情感问题、学业问题或身体因素、家庭成员健康问题等导致焦虑、学习障碍或抑郁、恐慌等,经专业心理咨询师耐心细致、专业地引导和疏导,使学生慢慢走出灰暗,唤起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像春天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的开展着,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将许多问题解决在了萌芽之中。

技术应用型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技术应用型院校所应肩负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2]爱翁的话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大学不应是人才的加工厂,或者是生产技术工作的流水线,而应是培养青年人心灵和谐的场所。我们学院将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继续下大力气,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才而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旭周.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性 2010.3

[2] 杜元虎.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09.3 《大连民族学院校报》

上一篇:高等院校绩效反馈有效性保证模式研究 下一篇:整合高校品牌营销传播的四项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