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时间:2022-04-01 09:07:36

如何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点燃思维的火花。《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作业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我从作业的设计上展开了思考。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布置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特征的限制,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简单的重复抄写、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枯燥的题海苦练有抵触情绪。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增长知识的成功乐趣。低年级学生天性酷爱绘画,图像比文字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后,我让学生画出下雪了小动物们玩耍嬉戏的场面,很多学生把小动物的脚印都通过绘画展示了出来;我又抓住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在学了《乡下孩子》后,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城里孩子》。在学习了《狐假虎威》后,可让学生续写当老虎知道狐狸骗了自己以后会怎么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为写作打下基础。“表演”相对于“写”,学生更乐意接受。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排演课本剧进行比赛。如:在学习《蜗牛的奖杯》一课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并在语文课上表演。请学生代表当评委,评出“最佳演员”“最佳拍档”等等,这类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二、作业的设计要有生活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而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里面。”确实是这样,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设计作业时也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情境和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如:在教学第四册《识字1》韵文时,我让学生去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搜集丰富有趣的民风民俗,举行展览会,交流自己搜集的内容;学《母亲的恩情》后,建议学生母亲节、父亲节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送父母一首小诗、一句祝福;写一封充满情意的信,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在教学《一株紫丁香》后鼓励学生自己写最喜欢的话,献给最敬爱的老师;在教学《夕阳真美》一文后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在学习《云房子》一文后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假期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三、作业的设计要有创新性

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形式并没有很大的改变,这些书本上的作业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制约了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作业的创新设计,让学生愿意完成作业,喜欢完成作业,在作业中体验成功,以提高作业的质量。

1.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因此,我在布置课堂练习、家庭作业时,允许学生在练习的数量、深度、形式上有一定的选择权力,避免传统的“一刀切”的做法,就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如在教学课文《水乡歌》后,我设计了“作业超市”,里面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1)想当诗人的,自编一则赞美家乡的诗歌;(2)想当导游的,课后搜集图片资料,写上简单说明,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并写一段导游词;(3)想当画家的,把水乡的美景描绘出来;(4)想当朗诵家的,搜集描写水乡的诗歌,读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听。

2.自主作业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作业,都是我们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所以,教师不妨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编作业题。怎样落实这个环节呢?赞可夫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订行动计划,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鉴于此,我尝试把课后作业设计的自交给学生。如教学《猴子种果树》时,我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有的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改编了故事;有的用童趣盎然的儿童画展示了种果树时的心理变化;还有的学生给小猴子写信,安慰它,并告诉它为什么一棵树也没种成,给它下次怎样种果树提出建议。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

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有效设计作业内容,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负担,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我们应时刻关注作业的有效性,让孩子学得兴趣盎然,让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上一篇:一个基本图形的应用 下一篇:“教育机智,让偶然变成一种精彩”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