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01 07:34:23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疗效。方法 对33例肺性脑病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 并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pH值、PaO2、PaCO2以及意识变化, 判断疗效。结果 33例患者中30例经无创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意识清醒, 有效率达90.9%。治疗前后比较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均有明显升高, PaCO2明显下降,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无创通气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严重并发症, 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精神、神经系统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 无创通气(NIPPV)在COPD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33例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33例患者为2009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呼吸科收治的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其中, 男20例, 女13例, 年龄56~85岁, 平均(73.84±4.9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3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 如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疾病、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以及低血糖昏迷。

1. 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 抗炎、平喘、祛痰,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通气步骤:①患者取半卧位、稍抬高床头约20°左右, 保持上呼吸道通畅。②选择合适面罩, 固定带松紧要适度, 尽量使患者舒适还要避免漏气。③呼吸机治疗参数:通气模式为S/T模式, 起始吸气压力(IPAP)从8~12 cmH2O开始, 然后逐渐增加吸气压力, 幅度为2~4 cmH2O。最终达16~20 cmH2O。呼气压力(EPAP)4~6 cmH2O, 呼吸频率12~16次/min, 吸氧浓度35%, 尽可能使血氧饱和度(SaO2)维持在90%以上。通气时间以患者的病情来定, 最短2 h/次、2~3次/d, 最长5 h/次、3~4次/d。间歇期持续低流量吸氧, 辅助拍背、给予吸痰, 意识转清醒后可饮水。鼓励患者咳痰, 心理放松, 尽量配合, 减少人机对抗。

1. 3 观察指标 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神志、呼吸、心率、咳痰等情况, 定期复查血气分析。通常第一次复查在无创通气治疗后2 h, 连续观察3 d。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及组内前后对照比较, 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P

2 结果

2. 1 患者经无创通气(NIPPV)治疗后30例取得明显效果, 临床症状改善, 意识清醒。最短通气治疗的1例只无创通气治疗2 h后意识清醒。总有效率90.9%(30/33)。3例无效, 改用有创通气治疗, 失效率9.1%(3/33)。

2. 2 无创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改变 患者接受NIPPV治疗2 h后血气分析和pH值、PaCO2、PaO2有所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良反应 33例中12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胀, 但均较轻微, 均能耐受。2例有口鼻咽部干燥不适, 能耐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4%(14/33), 但程度均轻微, 能耐受。

3 讨论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一个严重并发症。是由于多种因素诱发导致肺通气功能出现障碍, 继而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常表现为意识恍惚、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嗜睡, 甚至昏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通过机械通气治疗, 取得很好疗效, 但大部分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这样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亦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气管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相比, 无创机械通气使用操作方便、便捷, 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患者耐受性好, 易于配合接受, 合并症少,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 保留了正常吞咽、咳嗽、排痰、说话功能以及气道生理湿化、免疫功能、减少医疗费用。

本文33例肺性脑病患者通过无创通气治疗后, 神志障碍得到改善, 意识转清楚, PaO2明显提高, PaCO2明显下降, pH值恢复正常, 治疗成功率达90.9%。最快一例只无创通气2 h恢复意识水平, 这与近几年来文献报道一致[2]。无创通气治疗不良反应低, 程度轻微。故作者认为, 无创通气可以用来治疗肺性脑病, 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4):255-264.

[2] 李颖,周晓梅,韩先.Bipap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08,3(9):67-68.

上一篇:子宫内膜厚度动态变化与促排卵周期妊娠结局的... 下一篇: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