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时间:2022-04-01 06:43:42

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摘 要 几十年来,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一贯采用管、卡、压的管理办法,然而事故还是不断。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机制,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新出路。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了交通运输安全文化的认识,最后从政府,行业,社会三个角度论述了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交通安全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和东亚地区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因此,国外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已经成熟。例如,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把对儿童的交通安全理念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公民养成了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在日本,虽没有处处可见的交通安全标语,但日本却是交通事故率很低的国家,原因就在于交通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良好的交通环境也促进了交通安全行为的养成;在德,路上不见交警,但秩序井然,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也是因为长期的安全理念养成了德国人的高素质,遵守交通规章已经成为习惯;在新西兰,交通标志的设置不仅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非常细致,尤其是那些从驾车者角度,结合实际路况设立的提示性标志,有效、准确、设身处地。

近十年,中国闯入了汽车化社会。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汽车化进程,中国在几年间就完成了。汽车社会的加速到来,对人们的生产和出行方式、生活和休闲方式、居住选择、城市和乡村结构、乃至消费结构和商业模式,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汽车影响力己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交通带来的问题纷至沓来。在交通事故方面,约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人们原有的交通行为模式不再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旧有行为规范的制约和规范作用开始失灵,从文化模式的常规期进入到冲突期和混乱期,我们把这种主导性文化模式缺位的现象称作文化缺失。显而易见,在加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等问题上,只有靠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力量才能得以根本解决,因此交通运输安全文化作为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其建设势在必行。

1对交通运输安全文化的认识

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期一定交通安全技术条件下,形成的一定地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模式,是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的综合反映,体现为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行为方式等,它是用内在的文化自律和软性的文化约束来引导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为此而组织开展的具有宣教疏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作用的活动。加强道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2交通运输安全文化的意义

(1)促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促使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机构的精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早就为人们所公认。按照这一思路,使政府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经营者的精力从事故处理转移到安全监督和指导上来,以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机构精简的需要。所以,从交通安全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采用非强制化手段维护交通秩序,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我国目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仍将属于交通事故的多发期。例如,在“7・19”特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爆燃事故中,肇事的轻型货车私自改装,非法充装和运输危化品上路,事故大客车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凌晨2时至5时未停车休息;在“9・25”特大交通事故中,肇事驾驶员王某、杨某不仅非法改装加长挂车,还驾驶危险性极高的改装车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等,这都是由于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制意识、交通道德意识缺乏以及公安交通管理执法水平不高等主客观原因,事故调处难、结案难,群众满意率低,交通肇事逃逸、交通事故纠纷、民间非法拦车扣车甚至冲击公安机关等案件屡有发生。因此,交通安全文化既是保障广大交通参与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又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

(3)有利于形成文明礼让的交通安全氛围。现代社会,人人都是交通参与者,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参与交通的权利。发展先进文化,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道德水平,有利于在交通参与者间形成关爱生命、尊重他人、互谅互让、扶弱助残的良好风尚,营造车让人、人让车、文明礼让的和谐交通环境。

(4)提高国民整体的法制观念和人文素养。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既是一种个体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交通行为是在人的思想支配下进行的,体现个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守法意识和道德水准,反映社会整体交通文明程度。发展先进文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人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参与交通活动。同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互敬互让”、“礼让三分”的要求,从意识深处提高国民素质。

(5)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建设包括要把不超载,不超限,不超速,不驾驶违规车辆,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等要求深入到交通运输企业文化中,深入到驾驶员的意识形态中,防止交通运输企业为谋取最大利润从而通过违法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3结语

交通运输安全文化是社会与交通发展的必然产物。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应该起着净化“血液”、保障“血管”畅通的重要作用,是交通安全保障的灵魂。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顺利发展,也要依赖于交通安全文化所提供的强力支持。交通运输安全文化的建设是改进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当代管理科学最新理念在道路交通管理的新实践,具有时代的创新性。它的出现并不是对原有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程的否定,而是一种补充,它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莉莉,任英,刘延平.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初探[J].综合运输,2007(4):49-52.

[2] 杨鹏飞,王劲松,洪志杰等.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之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08(3):8-10.

上一篇: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浅析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