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4-01 04:54:08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关键词】创新能力;探索;思维;创设

为了经得起新世纪知识经济到来带来的巨大冲击,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刻苦钻研,博览群书,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使自己具有超前思维和较高的创新素质,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探讨并总结出好的经验;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为推动民族不断进步,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点滴做法: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创新意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

只有入境,才能生情。这里的“情”是创造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借助语言、录像、图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操作等方式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

例如:教学二年级《剪一剪》这一课时,我先展示一些有趣漂亮的剪纸作品,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剪纸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猜测老师将纸对折一次可能剪出几个小人,这一下学生的兴趣来了,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争相说出:“可能剪出一个小人来。”有的说:“可能剪出两个小人来。”接着我便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眼目睹剪出了几个小人来。之后我便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对折两次呢?这次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争相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出理由。这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交流意见后,自己动手剪剪。此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闸门立刻被打开了,争着说出对折三次,可能剪出多少个小人来,我及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表扬和鼓励。随之,更多学生的思维门户也随之洞开。通过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奇妙,从而引导学生走近了创新。

二、要充分挖掘利用教学中产生的学生 “错误”这一教学资源的价值,培养探究创新意识。

“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思维过程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教学资源.深刻地挖掘教学中的学生“错误”这一教学资源。我认为应重视以下两方面: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课程准标》指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动力。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只要认真地挖掘,便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因为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理解、正确对待出错的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心理负担,思维才更活跃,从而产生探索和创新精神。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帮助学生灵活纠正错误,教师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在错误面前才敢于正视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及良好的学习品质。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不同的“错误”观将成就不同的课堂,教师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的态度,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热情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次,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出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思维过程的体现,是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必然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中学生“错误”的有效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思维在矛盾中碰撞,并闪出智慧的火花,成为知识的生成点。学生的“错误”伴随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学习错误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暴露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巧妙地给以点拨、适时地给予鼓励,则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的新境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处理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并正确、合理地加以利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激发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营造探究创新氛围。

首先,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热情。疑是思维的开端,著名的科学家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索创新思维要从问题入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培养它发展它。多设计一些根据条件提问题的开放题,如:某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同时请其他同学解答后,集体评价,正确的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要让学生“讲”与“议”的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要“善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习数学的品味。特别要针对多种解法的应用题下功夫,以优化解题方法,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集体的智慧。

总之,学生的创新活动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教师的期待、激励中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在小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敢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阎力钦主编:《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 走进新课程丛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 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 刘北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 2000年第4期。

[5] 洪宏:《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期。

上一篇:Pro/E造型信息模块与反求技术信息研究探讨 下一篇:浅析小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