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立国刍议

时间:2022-03-31 06:37:35

电子立国刍议

最近偶从一篇文章中读到日本“电子立国”这一说词,直触眼球,尽管笔者在电子界混了几十年,退休后蛰居斗室,独学无友,孤陋寡闻,未曾一见,乃大感兴趣,在网上搜索一番。见到了由相田洋编写的《電子立国 日本の自叙伝》(《电子立国 日本自述》)一书,该书内容曾在日本NHK综合频道1991年l~9月间播放,次年曾获文部大臣艺术奖,并由日本放送出版协会于1998年出版,只有原文书出售,并无中文译本。顾及耗时费钱,未思购书,但从其所提供的部分目录倒也可以猜到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讲的是什么样的事? 它从“新石器代――半导体产业-晶体管诞生”谈起,日本引进开发,并历经“电子计算器”等等商战,最终成长为引以为傲的“世界(电子)技术大国”。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失败的废墟上重建,大体上走的就是从“贸易立国”成功转向“技术立国”的道路。仔细观察日本“技术立国”之道,即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通过自身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轻型化,提高能源利用率,淘汰低附加价值(如纺织)、高能耗(如钢铁)等产业,在“产业立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不断推演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依次从纺织、钢铁,转型升级为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是日本“产业立国”路线下培育出来的两大支柱产业,当然后者尤令日本人感到骄傲,故有“电子立国”之说法。

日本汽车业在丰田汽车公司的带领下,乘时运筹,借助创新管理等等方式以价廉物美、体小节油等优势于上世纪60年代打入“建在轮子上的国家”――美国,到90年代初,年产量超过400万辆,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07年更超过通用而跃居世界第一。公司自豪地打出的广告――“有路必有丰田车”广为人知,深入人心;现在所见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笔者以为是针对中国市场、迎合中国文化损益而成的。汽车业是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在美、日、德、法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曾占有主导地位。据报道,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年世界汽车产量应声下落,后在亚洲产量迅速增长的有力推动下,2010年强势反弹,增长逾21%,达到7400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亚洲地区更劲增22%,达3650万辆,几占世界之半。展望未来,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已经饱和,主要要看新兴市场的发展如何? 回观汽车业的发祥地美国,曾经显赫多少年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最大的通用汽车公司于2009年一度申请破产,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被来回收购,唯福特稍好,但也遭遇严重挑战,不得不一再重组瘦身。舆论指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还有救吗?”“政府不应该施予援助,宁可让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破产”!反正号称美国汽车城的底特律由于依赖单一的汽车产业、管理不力、税收下降等原因而于2013年末正式破产!受欧债危机影响,消费需求萎缩,欧洲汽车市场同样陷入疲软,各大汽车公司相继惨遭滑铁卢,前年汽车销量创下17年来最低水平,各大公司纷纷采取补救措施,裁减员工、关闭工厂等以节约成本,求急图存。据最新报道,欧洲正在回头发展自行车,目前汽车年产1200万辆,自行车倒有1900万辆,且荷兰已建有自行车高速公路。由于日元贬值有利于出口,车企受益,2012年业绩反普遍好于预期,丰田、本田利润大增,马自达成功扭亏为盈,当然也有像三菱汽车公司这样“失去的10年”之殇。无论如何,日本提的是“电子立国”而非“汽车立国”,明确表达了日本对这两种工业的不同看法。更可一提的是2013年11月11日出刊的《日经电子》还出了以“半导体技术人员改行之时”为名的专题,对这些“电子立国有功人员”的处境深表惋惜 。看来,世界汽车工业正在淡出朝阳产业,亟需重新诉招,着力转向节能减排新能源等新型汽车,再赴征程。

反观与汽车工业成鲜明对照的美国电子工业,尽管遭遇日、韩的相继挑战,但至今依然领导世界,永不言败。作为电子工业基础的集成电路牢牢控制在美国之手,自1991年迄今20多年英特尔一直穏坐龙头老大地位,不可振撼,市调公司IC Insights最新报告,预估英特尔2013年营收可达483亿美元,虽比上年微降,可仍独占世界20大半导体公司总营收的21%,比仅次于它的世界老二――韩国三星公司还有近150亿美元的巨大差距。在20大公司中美国有9家之多,几占半壁江山。

自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至今55年以来,集成电路产品从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到今天的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从传统的板上系统(System-onboard)发展到了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应用不断发展壮大,电子计算器,音视频设备,特别是PC、CD、DVD、导航系统、数码相机等系列产品开辟了应用新时代,进入网络时代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更风靡世界,改变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正迎接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已成长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约占电子工业的20%,集成电路向被称为“产业之油”、“农业之米”,而今更提升到了“科学技术进步之基石”的高度。美国相继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一贯依靠军事应用拉动需求,而日本则利用美国技术,开发出了大规模生产技术,通过收音机、电视机、计算器等日用电子产品商海扬威,热销世界,大获成功,号称“消费电子王国”,上世纪80年代,依靠DRAM的开发和生产,集成电路规模一举超过美国,并放出豪言:日本一天不生产集成电路,美国导弹便飞不上天!“美国设计,日本生产”,日本电子工业发展达于顶峰,堪称黄金时代!此后,美国PC兴起,建立了所谓“Wintel”王朝,日本没有能迅速跟上,少有作为,电子工业不得不踉跄前行,脚下艰难,正重新思悟,再求突破!

电子化、电子时代、电子立国中的“化”是变化之意,代表发展趋势;“时代”据《现代汉语词典》则是“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立国”的“立”,最基本之意是“站立”,也有“建立”、“生存”等之意,“立国”英译为:“found a state”,“build up a nation”,“电子立国”则应是“Electronics is the base on which to build up the nation.”即“电子产业是建立国家的基础”。由此观之,“立国”比起“时代”和“化”来,其在意义或重要性上无疑更高出一等。笔者以为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电子立国”并大肆宣传,是要唤起民众对日本二战后建设电子工业一段辉煌历史的自豪和自得,对其后电子工业“失去10年”甚至“失去20年”反思的无奈和纠结,其意当在振奋人心,再铸辉煌!日本提“电子立国”依然是企望把日本国建立在以电子工业为基础之上,把电子工业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以前“钢铁即国家”,而今“电子即国家”,电子工业与国家共命运,电子工业的兴衰隆败也就是国家的兴衰隆败。鉴古知今,从世界看中国,洋为中用,振兴中华,“复兴中国梦”确确实实也离不开电子工业,发力“电子立国”乃顺理成章,势所必然,未可等闲视之!

从经济的角度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两大时代,或可划归为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三化时代(表1):

人类社会的农业化时代历经万年,中国穿越了雄汉、盛唐、富宋、庸明、闭关锁国清各个朝代,直到乾隆50年(1785年)中国的GDP总值仍独占世界的32%,超过欧洲(主要11国合计)的22%,“放眼四海,唯我独尊”,天朝大国,万夷臣服。就在这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Lord Macartney)造访中国,带来了工业革命成果,但乾隆不以为意,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高傲自满,闭关锁国,坚持自耕自足的农业文明。而后船坚炮利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弓箭对枪炮,虽曾英勇抗敌,无奈力不从心,1842年订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带来了近200年的衰落腐朽,宣告了农业时代的落幕。

世界工业化则沿着历史的发展规律一波一波昂然前行,国民经济主导工业,从纺织、钢铁、汽车转型升级到电子工业,前三波大约各为50年左右,这和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为期50~60年的“经济长波周期”相吻合,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则以技术创新解释了经济长波周期运动的原由,推动工业化一波一波前行。信息化周期长达80周年记得是位日本专家提出来的,日本著名电子产业分析家南川明指出,由于新兴经济国家中产阶层的扩大,电子产品需求有望,今后电子工业将继续保持上扬趋势,据市调公司IHS的预测,2010~2020年间世界电子工业将以年均6%(高于2000~2010年的2.3%)的速度成长,届时将达约2.7万亿美元。作为电子工业基础的(世界)集成电路市场,据IC Insights预测,2011~2021年间将以每年8%的速度成长,届时将达5700亿美元(仍占电子工业的21%)。电子信息产业前途有望,可时不我待,立等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2010年末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发展迅速,地位日重,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信息技术和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将更加突出。理举辞达,豪情满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近年发展也见证了奇迹,2002~2011年间的销售收入以年均21.4%的速度高速成长,达7.5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值4.3万亿元,同比仍增长12.4%。事实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成绩斐然,问题可也不少,即以其另一基础产品――液晶面板为例,近年发展迅速,预计2013年可达9800万片,2014年更将跃升27%,突破亿片规模,达到1.25亿片,不但一改原先“缺屏”的尴尬,而且预计到2015年或将拥有8条8.5代生产线,可能会迫使已趋饱和的世界液晶面板市场重新洗牌,是喜是忧,或各持一见。

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且是“创新小国”。Made In China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商品仅组装在中国,设计不在中国,品牌不在中国,核心元器件不在中国,制造设备不在中国,利润不在中国,只有市场在中国。有报道称,目前中国汽车工业总体技术自给率仅60%左右,轿车制造装备的70%依赖进口;我国是彩电、电脑、手机生产大国,但其关键技术基本都掌握在跨国公司之手,连一个小小的鼠标都要交专利费。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基本从国外进口,中国家电、手机、电脑、汽车电子等所需核心芯片80%以上依赖进口,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原油进口值2207亿美元,属第一进口产品,同年紧跟其后的即是集成电路(进口值1921亿美元)。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总额达8558亿元人民币(约合1363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2916亿美元)的46.7%,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应用市场。同年我国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额为2158亿元,仅占市场需求的25%,就是说,我国75%的集成电路市场为国外供应商所垄断,尤其是在高端微芯片(CPU、GPU、MCU和DSP等)、大容量存储器等方面基本依赖进口,“缺芯”问题长期严重存在,根本未得解决。

对比日、韩、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子工业发展,无不以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为契机,走上“电子立国”之道。它们都是在政府立法(“电子工业振兴法”等)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技术引进开拓创新,所制产品引领时尚,横扫世界市场(“出口导向”),从而使电子工业获得了20多年连续的两位数高速增长,终于超越纺织、钢铁、汽车而成为国家第一工业,故有“电子立国”之说。对比之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虽也有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却只见市场庞大无比,今天在京所见“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也无不人手一机(手机),但最时尚、最热销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却都掌控在外国公司之手,据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日前的一份报告称,2013年第3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三星两家公司不仅市场份额持续保持领先,且它们的智能手机业务利润竟不可思议地占到该市场利润总额的109%,说其原因是其他竞争对手的智能手机业务都在亏损。

我国领先世界的产品产量首推钢铁,我国粗钢排名世界第一,2012年近7.2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6%,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钢铁元帅升帐”后恋栈不去,产能大量过剩,库存极其严重;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1927万辆,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稳坐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大国的宝座,预计到201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量可望达到2730万辆,年均增长率仍保持在6%,中国从“自行车王国”正在逐渐走向“汽车王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小,污染恶化,石油进口日增,交通问题严重,何如新加坡、香港限制小轿车的发展? 更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国际公司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市场份额,攫取了70%的利润,何苦来呢!其他还有造船业也排名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造船量的41%,众所周知,它在世界上早已被列入夕阳产业。2013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有9家银行上榜,却占了我国上榜89家公司利润总额的55%,美国有8家商业银行上榜,相应所占利润仅11.9%,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过度金融化和银行业攫取利润蛋糕实在过多。又据报道,我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也曾被认为是“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柱产业”,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0~40%”,发展过速,已有人提醒中国“应当及时处理房地产泡沫”,我国最大商业地产开发商王健林日前认为,未来10年,世界上前100大的房地产公司都是中国的,现在全球前20已经都是中国的。这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没有哪一个国家依靠房地产能让经济持续发展的,过度依赖房地产只能酿造一轮又一轮经济金融风险乃至危机。十八届三中全会虽未再提“房地产调控”,但分析人士认为,配合土地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举措,房地产市场走向将深受影响,正在扭转这一局面。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了我国第一部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报告说,根据出口额计算的电子设备国际市场占有率,中国在2003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2004年又超过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但报告也指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数量竞争力超德美日居世界第一,而其产品的质量竞争力需要有所提高。事实证明,2012年中国彩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近49%,手机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高达71%,可前者世界市场已经饱和,难有作为,后者仅是低端产品,产量虽大,其值甚小,未可乐道。

日本软银公司社长日藉华裔孙正义说,日本竞争力的源泉曾是“电子立国”,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电子产业超过了美国,今天日本在电子技术领域,韩国和台湾追了上来(而渐趋式微,有名的集成电路公司Elpida已卖给了美国Micron公司,Renesas为避免破产也已国有化)。美国电子工业的长盛不衰则是通过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这些公司打造IT产业而走向了工业社会之后的信息社会。孙正义认为,重振日本再获经济增长能量,就要借鉴美国走过的道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走“IT立国”之道。我们应汲取美、日的经验教训,借三中全会东风,“加快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离“电子立国”甚远,更何谈“IT立国”?愿我们正视现实,知而后行,发愤努力,加油向前紧赶吧!顺便说一句,作为一个大国要“电子立国”就必须建立从元器件到整机相应完整配套的体系(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电子产业已基本做到了),大国印度也正朝这一方向努力,在先中国电子工业主要搞“产品组装”,印度则是“办公服务”(软件),现如今印度也在建集成电路生产线了,并且在体制上先前印度和中国均建有相同的“电子部”,最近见到印度已改制为“信息通信部”,这也很靠谱的,就像境外媒体已有将Electronics演化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一样的与时俱进。

上一篇:基于PROFIBUS集成网络的多变频器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稀疏信号结构信息的压缩检测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