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苦中作乐的童年

时间:2022-03-31 07:03:24

山那边苦中作乐的童年

小时候,因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样,他每天都是快乐的。他打小是个孤儿,老天却给了他自娱自乐的天性。他会各种乐器,在他的家里,姐姐会唱,哥哥能吹笛子,还有一个能拉二胡的盲人叔叔。除了吃不饱饭,他并不觉得有多少痛苦……

赵本山出生在农村――在开原市的一个叫莲花乡的莲花村。那里四周都是山,有个岭,中间有条河。据说当时那个村一共才二十四户人家,不到一百口人,很穷。本山自己讲:“那个地方啥都没有,也就是靠天吃饭,挺偏僻的。”

本山家兄妹四个,他排老四。从小和爷爷一起过。“那段时间就是和小伙伴们经常一起玩,玩一些打‘叭机’、打‘剪杆’、打‘跑球’之类的游戏。”

5岁那年,本山的母亲就去世了。在他儿时的记忆里,这一切已不那么清晰,他只记得母亲出殡那天,因为大家都忙着给母亲下葬,没人管他,玩耍调皮的本山就自顾自地玩着,无意间他一屁股坐到了烧得正旺的火盆上,一声惨痛的尖叫惊动了正在忙碌的亲友。本山在他的隐私部位也落下了一个洗不掉的疤,这块疤告诉他什么叫“痛”。这段故事被喜爱他的人知道后,被说成是赵本山坐火盆,注定命中要火。

都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可本山的童年却遇上了一位好心的老太太,她就是本山的干妈。“当时她家都有6个孩子了,可愣给我排里头了,那时候我实在饿极了,就往干妈家里跑,昏天黑地地吃个饱,有时候吃一顿就撑到嗓子眼……”回忆起善良的干妈,本山眼里泛起了泪花,所以直到现在,回沈阳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自己开车回农村去看老人家。

无心插柳柳成荫

本山十岁时上了小学,当时农村上学都这么晚。上学之前,本山的父亲出了点事:“当时他当生产队长,好像是带了几个人砍过国有山林的柴禾,有人告他,于是便有人要抓他。没办法,他就只好跑到北大荒。那前后,我爷爷也去世了。”

本山说他书读得不好:“读书的时候,我很淘气,当时觉得没有父母最大的好处,是老师家访找不着人。”可对小本山来说,搞点文艺,可是他比较拿手的事儿,“你要知道,农村天一抹黑就睡觉,也没别的啥事,于是就搞些文艺活动自娱自乐,没别的意思,实在是太没劲了。我从小记忆里,我们家族有这么一种氛围,没事晚上就在一起。吹一吹、拉一拉、弹一弹什么的,我几个叔伯叔叔、我哥哥、我姐姐也都会唱,村里成立大秧歌队,我们家就能组织一拨人,而且还都挺优秀的。”

在本山的童年生活里,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盲二叔:“在记忆中,就记得我和我二叔经常在一起。我二叔是个盲人,他的板胡拉得特别好。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灵敏,每次都是他听旋律,我看舞台表演。学会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觉,我可以说,全中国演盲人戏谁也演不过我。后来,我还得过‘天下第一瞎’的美誉。当时我天天晚上跟他在一起,很晚才睡,因为在当时也没别的乐趣。上学后,我们学校也有个文艺宣传队,我就常在文艺宣传队里,编点小节目。事实上,盲二叔就是我的艺术启蒙老师,我就是演《大观灯》(又名《瞎子观灯》)的盲人首先红遍东北的。”

进城的小插曲一段

后来,本山逐渐地走上了从艺的道路。进城之后,毕竟是从农村那样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出来的,面对一个繁华都市的时候,任谁都会有那么点打怵,可本山竟然一点自卑的感觉都没有。

“自卑什么呢,我这已经不错了,有什么可自卑的。刚开始的时候呢,我这人一生都没怕过事,我在什么环境都不会拘束的。有时候在一种很大的场合,就洗手那水我都喝过,因为当时不懂,别人告诉说这洗手的,这是洗手的?这是茶啊!他说你这是老土,我说那不知道,没办法啊。第一次吃鲍鱼那玩艺,什么燕窝那根本就不懂,到现在也没有弄太明白,但是知道那东西贵,不知道它好吃在哪儿,不太明白。”

上一篇:早期教育――从训练孩子的动作和交往开始 下一篇:千疮百孔 暗地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