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钩的鱼咋跑了?

时间:2022-10-07 10:15:45

鱼上了钩(尤其是难得碰上的一条大鱼)又跑掉,怎不懊恼?如何保证不跑鱼或少跑鱼,是垂钓中一门复杂的技术课题。

一是提竿时机未能因鱼而异导致跑鱼:草鱼咬钩,一般先“点动”一下,接着边吞钩边离开窝点,浮漂缓缓下沉4-5目时提竿,时机恰到好处。若为时过早,鱼吸饵还未闭嘴,既使闭嘴也只衔钩在较浅部位,易拉豁嘴皮跑鱼。鲤鱼食饵前有个窥探品触过程,浮漂反应是小幅点动,此时提竿十之九空,既使钩住,也钩得较“嫩”、一拉就豁,当探尝吞饵后,浮漂斜向下沉,提竿才稳妥,过早过迟都易跑鱼。鲫鱼咬钩则有两种情况,生口鱼咬钩瓷实,浮漂一个明显下顿或抬头送漂,提竿都较稳妥。而被钓猾了的刁猾鱼则会反复触探饵食,若不耐心抓其切实漂讯,既使中钩,跑鱼率也会相当高。

二是钓具的选配不当导致跑鱼:若塘中鱼种是单一鲤鱼或单一鲫鱼,较易择定线组钩号。若是混养池,鲤鲫草鳊都有、个体大小不一,线钩匹配就颇费思量了。粗线大钩,钓鲤鱼草鱼等大鱼倒是把握了,但钓不到鲫鱼,这往往使钓获量大打折扣,且线粗了鱼讯反应也迟钝。而用了细线小钩,虽能大小兼得,但碰到大鱼则相对易跑鱼。如何做到线钩选配恰当十分重要。笔者在混养池垂钓,用2.5-3号主线、1.5-2号脑线、6号伊豆钩或3号伊势尼钩,这样的钓组,从二两以上鲫鱼到四五斤以内的鲤鱼草鱼可通杀,既能保证最大钓效,又可将跑鱼概率减到最低。另外,很多人跑鱼并非线组强度不够,而是鱼钩问题,如质量低劣,碰上大鱼,钩条便向外撇,上一条跑一条。再就是鱼钩在水底挂到石块树根后或上大鱼钩了过硬鱼颚后,钩尖都会不同程度地变钝甚至卷尖,这样的钩况垂钓,焉能不跑鱼?逢此应果断换钩。再有,因鱼线有硬伤而断线跑鱼也颇常见。硬伤主要来自硌和踩,或在乱树枝、乱石堆中拉动时使鱼线出现了“拉毛”。检查时用手捋着钓线摸,能明显感到硬伤的伤印,拉毛更易摸出。逢此最好换线,若剪掉伤线将所余钓线接起来继续用,鱼线中间系疙瘩,其弊基本等同于硬伤。另外垂钓中挂底,硬拉下来后最好也要将钓线换掉,因它的“拉伸值”已基本消失,没有了弹性张力、极易断线跑鱼。

三是技法不当造成跑鱼:垂钓新手跑鱼多,概因缺乏经验、技法不当:(1)提竿过猛。初学者一见漂动就紧张,狠提猛甩,不是拉豁鱼嘴钓起个鱼嘴圈,就是让鱼坐飞机、前塘钓起放生后塘,你看到谁那儿频频施放“飞鱼”导弹,必是初学者无疑;而假如遇上大鱼,那就会断钩断线乃至断竿。正确的提竿法是抖腕有力而不飞线(空竿时不使铅坠飞出水),这就要平时注意“手法”训练了。(2)握位不准,倾角失当。持竿本是双手握竿把,不少新手一遇大鱼慌急中便两手下意识往上“倒把”、去握鱼竿中间,为求便于抓到鱼线。殊不知这样一来,竿的弹力臂缩短,弹性弧度骤减,最易断竿跑鱼。正确的握竿位置应是无论上了多大鱼,都稳握竿尾把手部位,同时要尽量竖起竿身,保持不小于45度的遛鱼角度,发挥竿体的弹性张力作用,切忌“拔河”和生拉硬拽,将鱼遛疲后,用抄网抄鱼。这里特别说一下,上鱼后最忌用手抓鱼线提鱼,抓线提鱼――跑鱼概率最大者莫过此蔫。(3)装备锣齐鼓不齐也是初钓者的常见通病,诸如不带抄网等。如果实在没有抄网、须用手提鱼,也应将鱼尽量遛到疲竭,轻轻拉鱼至岸边后,一手轻捏钓线,另一手将鱼掐住、拿上岸来。既使直接拎线提鱼,从抓线到提鱼也应是全程悠着来,不能猝然扌屯起,鱼体大、份量重,这样的“扌屯提”,或豁唇而逃,或扌屯断脑线,再或就是生猛拎鱼致鱼剧烈蹦跳而脱钩。

四是对大鱼与小鱼咬钩判识不准导致跑鱼:经验欠缺者漂讯判识不准,常错把小杂鱼当大鱼,这倒无碍大局,问题在于把大鱼咬钩误判为小鱼,大鱼刚刚碰钩拱饵便提竿,难免钩豁一层皮而跑鱼。其实,大鱼小鱼咬钩有明显差别,小鱼咬钩拖拽速度快,浮漂反应贼,而大鱼咬钩则较从容,前期点动和后期闷漂送漂都十分沉稳。

(责编 任蕊)

上一篇:男人试试蹲位排尿 下一篇:恶梦醒来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