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语文,走进大阅读

时间:2022-03-31 06:00:06

走出小语文,走进大阅读

目前我国教育对正在形成中的信息化社会、全球性经济所作的积极回应,意味着教育将主动与国际教育发展的大潮接轨。课改的基本理论和美好设想能否转化为现实,还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待我们探索、解决。本文试图从摒弃“小语文观”与培养“大阅读”角度来探讨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

一、立意:广泛阅读――语文学习之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又往往是多元化的。”这就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别是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在现在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大阅读教学就是一个突破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够把个性化阅读教学转变成全员参与的大阅读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服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以读为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反思:大阅读在教育中的失落

1. 阅读不重视。

当前的教育中,很多语文老师依旧以课本为阵地,以学生为对象,以课堂四十分钟为根本,以为教好一本书,就是这一学期的终极任务。反复强化字、词、句的训练,淡化学生整体阅读质量,从思想上不重视,导致一部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死学书,而对课外知识一无所知,这样的语文学习无疑是一大失败。

2.阅读不得法。

怎样读,才能省时、省力、高质、高效达到学习目的呢?这就要读之有法,以法为径。启发学生理解是前提,而教给理解的方法是关键。如果我们确实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再加以理解方法的指导,我想学生们的独立阅读能力会上一个新台阶。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答。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且增大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最后站在全文的角度回味课文内容,表达方式,写作目的,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所提高,达到升华。

3.阅读无选择。

让我们多总结些方法给学生,让他们会学文;让我们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多读文。真正做到读为本、法为径、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去读,往往选择喜欢的而不是选择经典的;选择流行的而不是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一些有利于提高自己素养,锻炼自己能力的优秀作品,学生却往往不去选择。因此,教师适时引导必不可少。通过同学互相介绍,老师进行推荐,家长给予鼓励与引导,使学生能够在选择阅读的作品上有的放矢。

4.阅读无行动。

“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为了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特色,我们应该把握教育的原则,明确教育的阶段“目的”,懂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生命获得生长。一切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生命是主动的、向上的。一个班级体中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杜威说:“世界之美在于它参差多态。”平凡和伟大的人都会对世界有所贡献的。

三、期待:大阅读真正走进教育的殿堂

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目的。

关于大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小学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达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达100万字。六年中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达到400万字。”也就是说,小学语文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这就是学习所达到的灵性。

在阅读中,要细细品味。叶老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轻易放过,一个词儿也不随便对付,才能达到透彻地理解。所谓欣赏,是以透彻地理解为基础的,理解不透彻,即使多少能欣赏点儿,总不免遗漏若干地方,没有把滋味辨出来。”这样的阅读过程,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人生态度,又岂止是学习语言文字呢!

总之,语文关系到人的精神建设,这精神建设根本就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就教学过程而言,只与语文课本为伍,与语文书所涉及的小范围知识为载体,根本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必须“走出小语文,走进大阅读”,在大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感悟阅读方法,强化阅读体验,拓展阅读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发展健康个性。

上一篇:科学评价,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