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台背回填质量控制及问题处治

时间:2022-03-31 04:26:32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质量控制及问题处治

摘要:在公路桥涵中,路基台背回填的施工质量对路基的稳定性、不均性及强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的控制及相关注意问题。

关键词:公路桥涵;台背回填;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桥涵台背回填也是路桥施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其施工工艺简单,但此处的施工质量最容易在工程施工中被忽视,若施工中管理措施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则极易产生沉降、不平整、断板、跳车等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公路通车后的路面平整度及行车舒适度,对此桥涵台背回填应成为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技术及质量管理关键点。本文中作者结合自身参建的数条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桥涵台背回填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入手,对如何强化施工工艺,有针对性地对已出现的质量问题确定处理措施,确保公路行车的整体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1 公路施工中影响台背回填质量的原因

1.1 由于公路施工中受高温或者低温的影响,使路面基层的承载力下降,再加上水分和阳光的侵蚀照射,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也就不高。加上施工工期紧,通常为了缩短施工工期,这样就使得部分施工工程质量上达不到规定要求,造成大部分填土在结构物完成后再进行施工,在临近台背处留下隐患的根源,这样就直接影响公路施工中的台背回填质量。

1.2 在台背处进行填土时,因振动压路机减少振动力度,使压实度整体稳定性、耐久性和强度达不到标准规定,就容易出现下沉、走样、变形、开裂等现象,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台背回填质量。

1.3 在靠近台背、翼墙根部角落处,由于压路机设备的局限性,在碾压时不能全部覆盖,极易产生死角,导致压实不全面、不均匀,直接影响了台背回填质量。

1.4从回填材质到碾压工艺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施工工艺及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控制不严,这是桥涵台背回填质量隐患产生的主因。

1.5 通车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措施不到位,如路基积水、排水不通畅、边坡坍塌等,造成此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脱空等现象,也会出现上述质量通病。

2 公路施工背回填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台背回填施工质量要求

2.1.1 台背回填压实度

桥涵台背回填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6%,回填采用分层填筑,每压实层厚宜根据回填材料、压实机械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松铺层厚,一般情况下石灰、水泥稳定土类层厚宜选择不大于15cm;级配优的砂砾石宜不大于50cm。台背回填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及密实度,施工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应设专人进行检测,检测频率应按每50m3检验1点进行,不足50m3应至少检测1点,每点均应合格,且宜采用小型机械压实。在每层填料压实完成后,都应遵循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压实度检测,经监理抽检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2.1.2 台背回填材料的选择

施工单位应根据所施工工程的整体特征、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台背回填材料。尽可能采用透水性好、级配优的砂砾石,不得用含有草皮、树根、垃圾、有机物及废弃混凝土块等回填,在采用非透水性土时,须在土中加入石灰、水泥等稳定材料进行处理。在本人参建的数条高速公路中多采用级配砂砾石、石灰土及液态粉煤灰为回填材料。砂砾石具有易取才、功效高、工艺简单且回弹模量大的特点;石灰土的优点有水稳性好、回弹模量大,是防治流水掏蚀台背填料的有效措施;液态粉煤灰具有自重轻、压缩性小、密实性好的特点,可以大大降低台背填料的附加应力,从而减少路基与桥台的不均匀沉降,降低桥头跳车的产生。当采用液态粉煤灰时宜集中拌和,以减小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2.1.3 台背回填的顺序

若设计未进行具体要求则应确保:对于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后,在两端桥台平衡地进行;对于拱桥台背填土宜在主拱圈安装或砌筑以前完成;对于有支撑梁的轻型桥台,必须在支撑梁浇筑或安装完毕之后才能进行回填;对于整体式箱涵应在两侧对称进行回填,特别要防止对结构物形成单侧施压,台背填土要优先进行,给台背更多的预先沉降时间;柱(肋板)式桥台宜先完成台背回填,再进行盖梁浇筑,可充分发挥机械作用,做到台背回填不沉降,其回填应两侧对称、平行进行,回填施工的顺序应确保构件不产生附加水平推力。对于已完成盖梁浇筑的桥台,若填至盖梁下方,由于净空较小导致小型机械不能作业时,可用M7.5砂浆浆砌片石,分层铺砌盖梁底。

2.2 台背回填材料质量控制

使用的回填材料必须进行相关指标的试验检测,所检指标必须满足规定要求方能使用。对于原材料的检测,施工单位首先要进行自检,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抽检,在抽检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若桥涵台背回填施工中使用的是粉煤灰,则应选择粉煤灰等级三级及以上的 ,还应特别注意粉煤灰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能超标;若使用石灰土则石灰等级也应选择三级及以上。

2.3 台背回填要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

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场地尽可能扩大,便于大型填方压实机械的使用得到充分发挥,实施全面压实。为了便于压实机械的使用,当存在场地限制时,应运用横向碾压法,促使压路机与台背尽可能靠近碾压,当压路机无法与台背靠近时,应换用小型专用压实机械对边角、死角区域进行压实。

2.4 台背回填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要求

2.4.1回填施工之前,应人工将松土、淤泥、有机物残渣、原地面草皮等清除干净。

2.4.2台背回填必须做好及时排水,基坑的积水必须排出,不得在水中进行回填施工。

2.4.3台背回填填方内的边坡必须挖成台阶状,每层台阶高度一般不超过50cm,坡度一般按设计要求进行(若设计无要求建议按1:1),台背回填土底部最小宽度距基础边缘宜不小于2m。

2.4.4确定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沉降量采用如下方法:场地清理完毕后,按要求挖好台阶,基底人工整平,填前夯实。经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第一次测量,并做好测量记录。在进料完毕,待推土机、人工初平后,进行第二次测量,并与第一次测量结果对比,计算出松铺厚度。在初平完毕后,压路机静压,然后进行第三次测量,与第二次进行对比,计算沉降量。在经过人工整平后,压路机碾压1遍,进行第四次测量,计算沉降量。压路机碾压4遍后路基表面已无明显轮迹印,测出标高,算出总沉降量。台背回填层次较多,宽度不一,为防止每层填土厚度超厚和漏检,在台背墙体先用油漆做上每层(填土厚度记号)压实后的厚度记号并标明层次,以便施工时易于控制填土厚度,且容易让技术人员掌握被检层次和各项技术指标。在填筑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含水量及碾压遍数,只有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通过最佳的碾压机具组合及合理的碾压遍数,才可获得最大的密实度。

2.4.5要严格检查控制程序,逐层压实报验。按规定的检查频率检测压实度,做好检测记录,压实度合格后报监理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结构物处台背回填,应与路基填土及锥坡填土保持同步进行,分层压实,及早封闭,避免雨水浸泡。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现场控制不严,不按规定的频率进行压实度检测,也不按规定的层厚进行填筑,一次填筑几层厚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压实密度,导致出现了诸多回填质量通病。

2.4.6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应建立严格的技术交底制度,即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长交底、施工班组长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并制定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还要加强回填施工质量的检测和验收,建立奖罚措施,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心,督促回填的施工质量。

3 台背回填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回填压实施工中,应在上部构造安装后对盖板涵及入孔实施对称回填,避免单侧施压现象发生,以免对墙身造成坡面。应先对八字墙、一字墙的基础进行施工,在完成台背回填之后,应进行反开挖施工,运用三轮静压的方法对与构造物接近的位置进行操作,对于边角、死角压路机无法压到的位置,应运用小型机动夯或人工进行分层压实。认真进行记录,并建立台背回填施工台账,主要包括:材料名称、日期、层厚、范围、压实度、检验责任人、监理人员、压实机械以及操作人等,促使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得到保障,质量责任可追溯。

4 结语

在桥涵台背回填施工中要使回填施工质量得到控制,必须从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上出发,把控好每环节的施工工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从而提高桥涵台背回填施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保证回填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伟.桥涵台背刚柔过渡型处理措施及变形控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2]王凤先.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9:105.

[3]宫建平,佟志安.高等级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12-13.

[4]李朋.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32:323-324.

上一篇: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的管理方法与创新策略分析 下一篇:高层建筑燃气管道相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