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

时间:2022-03-31 04:10:50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

摘要: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鲜明的教育性、丰富的情感性,生动形象,具有节奏感。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言 科学性 教育性 情感性 生动形象 节奏感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而特定的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因而有其特殊性,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它职业的专业语言相比,显然有不同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每门课程都有严密的结构,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的目的性要靠讲授的科学性来实现。于是,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

准确性就是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含混不清的字句,不说半截子话,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不带口头禅,从而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讲授的内容。

精炼性要求措辞精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罗嗦,能用最简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

逻辑性,是对每个论点的论证、推导,步骤严谨,理由充分,无懈可击,合乎逻辑地引出必然的结论。

系统性,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讲话有条理,头绪清楚,层次分明,假如将一堂课的讲授记录下来的话,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只有教师的语言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没有科学性,就会导致概念模糊,造成判断上的错误,推理上的自相矛盾。这既影响学生掌握知识,也阻碍他们智力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既教书又育人。“授业与传道”是水融、同时进行的,因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连同自己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都应深刻体会教材的思想内容与教育价值,并使之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使得教师的真情和语调随着讲授的内容而起伏变化,表明自己对是非善恶的态度,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爱和憎,使他们既能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又能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情感上的熏陶。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说明,通情才能达理,情理交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怀着关心学生、热爱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富有情感的生动的语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情绪开始学习,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智力活动,探索知识之谜,从而体验学习的愉快。

四、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学生理解事物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教科书一般是以概括的文字语言叙述教学内容的,文字虽然简练,但缺乏具体形象的情节,很难吸引人。教学要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新旧兴奋点之间的联系,激发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如何使这三者统一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恰当的举例,选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或讲解,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本中躺着的文字站立起来,丰满起来。例如讲“分子运动”,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是这样讲的:“在一间不透风的屋子里,空气中有悬浮的尘埃。当阳光射进来时,我们会看到在平静的空气中有闪耀的颗粒作不规则的翻动。为什么尘埃会翻动呢?这是由于它们受到空气里各种气体分子不断碰撞的结果。你们知道,尘埃粒子比空气重,如果空气中各种气体分子不是运动着,尘埃粒子怎么能悬浮不沉而且不断翻动呢?”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使学生把想象与推理融合起来,“分子确实在运动着”的结论在他们心中扎了根。

五、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节奏感

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在讲课进程中,随着讲授的内容不同引起教师内心的情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语速的快慢急缓、语音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调的抑扬顿挫发生变化,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教师在讲课时,(1)说话的速度要与学生的思维的速度相适应。既不要说得太快,以免学生听漏,或无法进行思考;也不要过慢,落后于学生思维的速度,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2)音量要适中,以最后一排学生都能听清为宜。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刺激易于大脑皮层兴奋集中,清晰地反映刺激物;刺激过强过弱均易引起兴趣扩散,不能清晰地反映刺激物。所以音量对教学效果具有影响。(3)讲授的语句不宜过长。据研究,由五至九个意义单位构成的句子,听者大约可在五秒内保持有效的记忆;由九个以上意义单位构成的句子,当句子讲完时,其开始的声音形象已从听者的有效记忆中消失了,就会对句子的全意不能准确理解。因此,对重要或疑难的句子,讲完后应留给短暂间隙,让学生思索、领会。(4)在语调上,重要的地方声音应适当提高,次要的地方声音适当降低。这样有起有伏、抑扬顿挫、铿锵自然,学生听来悦耳,就会全神贯注地听讲。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以姿势助讲话。姿势包括手势、体态及面部表情等几个方面。优美的教学姿势,可以表达情感、烘托气氛、表示情态、表达意志、增强气势,是辅助语言的重要手段。它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那些不易下定义或限于学生接受能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问题。

上一篇:兴趣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殿堂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