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3-31 04:01:23

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方扶正解毒化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用自拟方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西药治疗,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有效3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结论 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中医治疗;扶正解毒化瘀汤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年男性较易罹患的常见多发性疾病,其病因多端,病机复杂,病程绵长,迄今为止仍属临床难治性病种。近年来笔者根据辨证自拟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本症5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30例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中药疗效优于西药,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观察8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19~40岁,平均31.6岁;病程8个月~18年,平均5.2年;伴前列腺增生者16例,伴前列腺肥大者11例 ;伴尿频尿急尿痛者17例,伴尿液滴沥不尽者28例,伴小腹胀痛者35例,伴阴囊潮湿者25例,伴腹股沟及疼痛者19例。对照组30例年龄21~38岁,平均29.8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6.5年;伴前列腺增生者11例,伴前列腺肥大者7例 ;伴尿频尿急尿痛者12例,伴尿液滴沥不尽者17例,伴小腹胀痛者15例,伴阴囊潮湿者13例,伴腹股沟及疼痛者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伴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①检查:直肠指检前列腺正常或稍饱满,质地偏硬,或有轻度压痛;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显著减少或消失,脓细胞满视野或稀布,白细胞>10/HP;B超检查前列腺肥大或增生。②常见症状和体征:阴囊潮湿,小腹坠胀或胀痛,会不适或疼痛,轻度尿频、尿急、尿痛,尿线分叉,尿后余沥不尽或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舌质红或暗红,舌下有瘀点或紫斑,苔黄腻或灰腻,脉濡数尺弱或弦涩。

1.3方法

1.3.1治疗组 50例全部服用自拟扶正解毒化瘀汤治疗,药物组成:金银花30g,黄柏12g,白术15g,薏苡仁30g,蓄12g,瞿麦12g,蒲公英30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丹参30g,萆15g,赤芍15g,延胡索12g,土茯苓30g,甘草6g。加减:腰酸腰痛加杜仲、桑寄生、桑螵蛸;尿频尿急加通草、白茅根、滑石;尿浊加益母草、女贞子;减退加海马、巴戟、山茱萸。1剂/d,水煎服。

1.3.2对照组 左氧氟沙星0.2g,3次/d,口服;吲哚美辛25mg,3次/d,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2mg,1次/d,口服。

两组均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服药期间注意劳逸结合,节制,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并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2结果

2.1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B超复查前列腺肥大或增生消失,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正常,脓细胞、白细胞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B超复查前列腺肥大或增生缩小,有少许脓细胞和红细胞。无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均显示改善不明显。

2.2治疗效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占26.00%;有效32例,占64.00%;无效5例,占10.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占23.33%;有效15例,占50.00%;无效8例,占26.67%;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3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虽然病机复杂,但基本病理改变是腺体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腺管阻塞、分泌物瘀滞。而这些病理改变与中医病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中医将本症归属"精浊""淋证""癃闭""瘕"范畴,认为饮食不节、频多、思虑忧愁常是本症发病的主因,病变主要涉及脾肾,脾肾亏虚是其基础病机。脾虚则失运,精微不化反为湿,储于下焦,蕴久化热,灼伤尿络,阻滞不通,故出现阴囊潮湿,小腹、会阴坠胀作痛及尿频、尿急、尿痛、尿后余沥不尽之症;肾虚则不固,失约,滑脱而下,则常见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故慢性前列腺炎一症病机虽繁,脾肾亏虚,湿热蕴结,尿络瘀滞,精络失约当为关键病机。其治也应着眼于补脾益肾,清化湿热,解毒散结,祛瘀通络之法。扶正解毒化瘀汤即是遵循这一治则所拟,方中用白术、薏苡仁、补骨脂、菟丝子健脾化湿,益肾固精;金银花、黄柏、蒲公英、土茯苓清热化湿,解毒散结;蓄、萆、瞿麦利湿通淋,分清泌浊;丹参、赤芍、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甘草解毒益脾,调和药性。诸药配伍,扶正、清热、化湿、解毒、散结、化瘀、通络、止痛,可谓标本兼顾,虚实共调,全方位发挥作用。另据临床观察,服用本方初期疗效并不十分明显,但只要守方持服,疗效就会日益显现,故说服患者坚持服药尤显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7:52.

[2]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上一篇: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护理效果以... 下一篇:羊水补充疗法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