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的舆情表

时间:2022-03-31 01:01:10

延迟退休的舆情表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2015年以来,有关“延迟退休”、“养老保险”等话题的相关消息不断见诸报端。这项改革事关亿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而,在人社部作出上述发言,并公布延迟退休时间表后,该话题就再次被舆论热炒。

人社部部长发言的第二天,相关新闻开始大规模传播,直接达到了监测期的传播峰值。随后,相关报道量大幅下降,但保持了较长的持续期,直至监测期结束,该话题依然在舆论中保持着一定热度。截至10月27日15时,传统媒体中的相关新闻报道量达到4302篇,传播热度十分可观。

从舆论态度来看,对于“延迟退休”这一话题,自媒体一如既往地表现出明显的质疑态度。

概括起来,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延迟退休就是政府“与民争利”,无非就是为了给养老保险基金“堵窟窿”;二是延迟退休只对少部分专业型人才有利,普通劳动者延退从经济上来说根本“划不来”,会造成社会不公;三是延迟退休会占用年轻人岗位,从而加剧就业压力。

来自传统新闻媒体的评论相对谨慎和平和,多数文章认为“延迟退休”有其必要性,“小步慢走”的提法也值得肯定,未来尚需慎重合理地推进。

有评论认为,就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而言,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甚至已经刻不容缓,不过应考虑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从尹蔚民“每年推迟几个月”的表述来看,未来真正推出的讨论方案,大概会介于清华方案的“每年推迟1年”,和社科院方案的“几年推迟3个月”之间。这是介乎激进与温和之间的一种折中。

也有文章进一步指出,在具体政策的安排上,“延迟退休”需要综合考虑各方能力和利益,让企业、员工都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而不是把职工强行“塞”给企业就算完事。这需要针对不同劳动群体的现实情况和利益诉求,进行更为全面细化精准的方案设计。

与此同时,与“延迟退休”改革相对应的,是建立更完备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比如,就养老保险制度而言,一方面,要通过“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降低人们延迟退休后的社保缴费负担,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激励人们主动延迟退休,并提高延迟退休之后的养老待遇。

此外,也要通过“增加社保政府财政投入”、“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不断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实力。

上一篇:用大数据测量城市幸福的温度 下一篇:甲状腺癌:低危患者无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