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时间:2022-03-30 10:16:15

论赏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摘 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欣赏、赞扬等手段去发现、唤醒、激励受教育者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能。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关于赏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认为针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赏识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赏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中学英语教学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自中世纪以来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们,都强调教育的目标是育人。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得到发展,能为国家服务的青年。为此,他提倡个人的协调发展。现代教育家,从杜威到苏霍姆林斯基,都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在自然、社会、学校等环境中,使他们得到和谐发展,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人本主义的思想特别适合于教育学生。对学生来说,赏识他就足真正接纳他、肯定他。

(二)皮亚杰关于对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的理论

首先,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儿奄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基础。其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一样,对主体的认知发展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在能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因而,皮亚杰十分强调,教育必须适合儿童的认知结构。“只有当所教的内容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创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被儿童同化。”显然,教育的关键在于,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提出恰当、不超出儿童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中问题。由此可见,赏识教育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这一特点与皮亚杰的发展认识论是相符合的。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需要,需要与需要之间又是有层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同益强烈。”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人具有内在的自尊心,并且要求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相信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赏识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在赏识、激励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人,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

(四)“皮格马利效应"

该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对孩子越信任,与孩子的感情越融洽,越能够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做老师的要善于利用这一原理,在学习生活中用充满信赖、期待的目光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一旦发现了其中优点和长处就要立即肯定, 用口头表扬、适当的物质奖励、亲切的拥抱等举动表达自己的赞扬和鼓励。对那些爱调皮捣蛋、或是能力平平、很少受到表扬而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更要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那些没完没了的数落、责备会使孩子不知所措,更会令孩子丧失自信、自尊而自暴自弃。

二、新课标的客观要求

新课标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享受。

三、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的特点是过渡性。与其他阶段相比,青少年个体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青春期的开始,高级思维能力的出现和向新的社会角色的过渡”。初中生的情感发展有以下特点:

(一)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他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逐渐学会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当然这种评价还不够客观,不够全面,不够稳定。

(二)自相矛盾的情感。初中生的情感中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生有时过分冲动不能自制,他们对事物有了一定认识,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但还不稳定。

(三)少年的热情与冲动。初中生的热情由于没有稳定的世界观的指导,往往时高时低,不能持久,自己无法控制。

(四)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五)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初中生作为人生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期,也是一个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的时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较强的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特点。心理上的成人感与现实的幼稚性经常产生冲突”。可见,初中生 是学生教育的难题,又是教育学生的极好机遇。因此作为老师,应当遵循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加赏识和鼓励,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促进其在青春期阶段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赏识教育能给英语教学带来无限活力,通过赏识教育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愉快并自觉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最终目标。因此,赏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龙伟丁.赏识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J],《教学与管理》,2004,12.

[3]李丽冰.小议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7).

[4]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OLCC、CRLNet及SIUCC共建共享机制对比分析及对... 下一篇:把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教育改革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