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CC、CRLNet及SIUCC共建共享机制对比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4-19 07:25:43

OLCC、CRLNet及SIUCC共建共享机制对比分析及对策

摘 要: 对比了公共图书馆三家联合编目中心多年来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建共享机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联合编目中心 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4.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025-02

从1997年10月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以下简称OLCC)成立以来,几大联合编目中心相继成立,其中,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机合作编目中心(以下简称CALIS)于1998年、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以下简称CRLNet)于2000年、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以下简称SIUCC)于2001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联合编目系统(以下简称UNICAT)于2002年建成。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联合编目工作的发展可以用“飞快”两个字来形容,联合编目的理念在图书馆界已经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每个编目工作者都会有很深的亲身体验,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各联编中心自身的发展和相互协作,归功于各成员馆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在各联编中心的发展和博弈中,中心、成员馆和用户都成为联合编目成果的分享者和受益者。

下面就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三家联合编目中心,即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上海文献联合编目中心、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的机制发展情况作以比较,对目前联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近几年三家联编中心自身的共建共享机制现状的对比分析

1.发展模式及规模

OLCC以中心――分中心――成员馆为模式,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28个分中心,以分中心为地区的龙头,逐级向下辐射全国。截止2015年8月,已有成员馆就从2012年的996家上升到1782家,直接数据用户从2012年的1400余家上升至2289家,每年平均接收成员馆上载数据从2012年的20余万条上升为85万余条,下载量从2012年的200余万条上升至818万余条,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CRLNet是以中心――成员馆为模式,目前已有成员馆和用户100多家,每年接收成员馆上载数据12万余条,下载量为40万条,发展态势平稳。

SIUCC也是以中心――成员馆为模式,目前有成员馆及用户900余家,每年接收成员馆上载数据10万余条,下载量为40万条,发展态势稳中有升。

首先,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自身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在指导地位、数据资源、规则的制定、技术培训等各方面都占有较大优势,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OLCC迅速发展壮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CRLNet和SIUCC虽然没有OLCC发展得那么咄咄逼人,但是这两大中心却在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正因为这两大中心的健康发展,才促进了OLCC有如此之快的发展,这种相互制衡真正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一家独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正因为他们之间的博弈,成员馆和用户才共享了如此之多的数据资源、如此优良的服务效率、如此快捷的数据速度,这是成员馆和用户非常受益的,对行业来说有竞争才有动力。

其次,在组织结构上,“中心――分中心――成员馆”的管理模式达到了以省级中心带动地区、市级图书馆的作用,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但是也给市级成员馆的发展制造了一层屏障,从一定程度上割断了下一级成员馆直接面向OLCC的权力,客观上形成了省级中心对上载数据的垄断,制约了市级图书馆的发展,没有“中心――成员馆”的管理模式渠道更直接、服务更便捷,信息沟通更快,技术指导更有针对性,所以在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上双方各有优势。

2.质量控制机制

OLCC对数据质量的控制采取上载资格认证考试、接收成员馆上载数据意见、本中心审校、反馈上传数据意见、问卷调查、打分制、设立优秀数据质量奖和质量监控奖、设立质量监控员、年会进行上传数据质量分析等方法控制上载数据的质量。

CRLNet采取执证编目员考试、接收成员馆上载数据意见、反馈上传数据意见、设立高级质量管理员、年会进行上载数据质量分析等方法控制上载数据的质量。

SIUCC采取上载资格认证考试、接收成员馆上载数据意见、本中心审校、反馈上传数据意见、问卷调查、设立书目数据质量奖、年会进行上传数据质量分析等方法控制上载数据的质量。

OLCC在数据质量的控制上能博众家之长,多管齐下,在数据质量上要求较高,通过向其他联编中心的学习和借鉴,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目前由通过全国选拔考核而设立的几十名质量监控员分担一部分中心接收的上载数据的审校工作,分解了中心的审校压力,无形中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OLCC编目规则的实行和落实。CRLNet则海纳百川,提倡成员馆对下载数据的互审,在2009年初设立高级质量管理员,在审校形式的改革上首开先河,允许指定的合作编目成员馆编目方面的专家对网络中心的书目数据进行修改,积极鼓励成员馆参与联编中心的质量控制工作。SIUCC则在数据审校上稳扎稳打,由中心负责审校成员馆上载的书目数据,然后再让成员馆及用户下载。三家联编中心在数据质量控制上都高度重视,这也是联编中心在众多成员馆和用户中保持良好信誉的前提,共享的前提就是要共建好,如果质量建设得不好,用户自然离开,中心必将衰败,因此,在质量控制机制上越是全面、越是严格、越是落实,越是受欢迎。

3.信息交流机制

OLCC、CRLNet和SIUCC都有年会制,开设了网站,平时通过电话、E-mail、QQ群与成员馆及用户保持联系。SIUCC还定期《上海联合编目中心简报》,及时向成员馆公布中心动态,并按月向成员馆通报上载下载数量,以便各馆做业务统计。

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的传递显得尤其重要,要联合就必须有共同的信息通道,联合编目建立之初之所以发展缓慢,信息交流的欠缺和沟通渠道不畅有很大的关系。联合之前各馆都在闭门造车,联合之后又沟通不畅,无法掌握联编中心的具体要求和动态,只能通过每年的年会了解情况,对具体编目规则的咨询做不到及时和准确,成员馆也多次呼吁加强沟通。近些年,三家联编中心先后于2007年、2009年开设了QQ群,实现了无障碍沟通,业务问题可以直接向专家请教,同时可以随时解答同行的提问,对编目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中心可以随时进行数据质量的反馈、业务文件的传输。各中心的网站也都在进行适时的更新,一种开放的信息交流格局已经被打开,但各联编中心的网站数据还不够具体,有些信息的和更新还较为滞后。

4.人员培训机制

OLCC、CRLNet和SIUCC均经常对编目员进行业务培训,OLCC平均每年2―3次培训,甚至更多,CRLNet和SIUCC则是不定期培训。

各联编中心在成员馆取得上载资格认证以后,上载数据的大门向成员馆打开,而编目员是流动的,不断有新人的加入,聘任制可能导致一个单位中每年的编目员都不尽相同,所以成员馆要在不断对新人的培训中来实践书目数据上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联编中心每年有计划地定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OLCC的培训机制相比之下做得较好,经常通过合办、中心主办、协办等方式长年坚持对成员馆及全国编目员的培训,这种培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她会像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把OLCC的编目精神和编目规则带向全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联编中心在成员馆和编目员心目中的位置,在统一规则、统一思想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5.奖励机制

OLCC的奖励机制在逐年完备,由最初的两个奖项即上传数据数量奖和数据质量优秀奖,发展到分中心优秀组织管理奖、分中心组织管理奖、上传数据量排名奖、数据质量优秀奖、数据质量进步奖、数据质量监控奖、数据质量监督奖、中心特别奖等八个奖项。奖项基本面向单位设立,只有中心特别奖面向个人设立。

CRLNet曾设有数据质量奖、理论研究奖、集团用户奖、数据下载奖、业务发展奖等五项,奖项面向个人设立,奖项不固定。

SIUCC始终设有书目数据上传质量奖和书目数据上传数量奖、书目数据下载数量奖三个奖项。奖项面向单位设立。

正如一个孩子的成长要依靠赏识教育一样,在精心呵护中成长壮大的联编事业需要得到肯定、认可和表彰,用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来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引导联编成员走向预期的目标,事实证明,各联编中心的奖励机制较好地调动了成员馆单位及个人的积极性,为联编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助力作用。

面向单位的奖励是对成员馆整体成绩的肯定,因为编目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职业行为,对整体的肯定有利于提高成员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成员馆的荣誉感,面向个人的奖励则来源于CRLNet所推行的执证编目员制度,这种只认编目员个体,不考虑其所在单位的方式,能激发编目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挖掘编目员潜能,但是就目前国内图书馆的机制看,很少有编目员是以个人行为去联编中心取得上载资格认证的,一般都是由单位派送学习培训,所以对单位的奖励相比之下更有力度,对成员馆的肯定效果更明显。各联编中心可将单位集体奖项和个人奖项相结合,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奖励机制,达到促进事业发展的目的,奖项的设立不宜名目繁多。

6.互惠互利机制

OLCC在中文普通图书的下载数据费用上,对公益性图书馆由原来的0.3元/条,下降至0.15元/条,现在又实行全部免费。对书商为每条0.5元。

CRLNet对公益性图书馆的下载数据费也由原来的0.30元/条,下降至现在的新数据0.15元/条,旧数据0.10,对书商为每条0.5元。

SIUCC对公益性图书馆的下载数据费为0.30元/条,对书商为每条0.6元。

从成员馆和用户的角度讲,当然是希望下载价格越低越好,谁都想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但是联编中心也要考虑自己的收支平衡问题,以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目前下载价格看,OLCC在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中心提供给成员馆及用户的数据库类型达34个,中文普通图书实行免费下载,在很大程度上使下载用户倒向OLCC,自2011年1月1日推出免费数据服务后,OLCC仅一年时间新增成员馆189家。以CRLNet为例,下载量由每年下载60万条下降到现在的40万条,可见,从目前国内公益性基层图书馆和用户的财力来看,大多数还是对价格比较在意的。国图在加强质量控制的同时,又把价格降至免费,各成员馆自然会有所取舍。

二、目前联合编目工作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一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编目规则还迟迟没有出台

几家联编中心近年来都在不断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谋求最佳发展模式,但统一的脚步仍显缓慢。以编目界呼声较高的编目规则不统一为例。目前,各联编中心都在修订自己的编目规则,但到目前为止一部编目员所期待已久的统一的编目规则还迟迟没有出台。国内所存在的几大编目机构呈多足鼎立的态势,各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及港澳台图书馆的编目规则均有不同,但是,我们可喜地看到几大联编中心在统一编目规则方面已达成相当高的共识,联编中心可以不同,但编目规则应该一致。从图书馆界学术论文中关于编目规则差异的研究数量之多,就可以看出编目员对统一规则的要求之高。目前,各联编中心都在积极努力,为新的编目规则的出台而努力工作。CRLNet和SIUCC对于OLCC的编目规则越来越持默认的态度,期待这个困扰编目界的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

2.目前共建共享机制下,联机编目工作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联机合作编目对各成员馆的计算机系统、网络条件以及编目技术力量的要求相对较高,没有技术与设备,联机编目就无从谈起。从三大联编中心管理机制上形成的“中心、分中心、成员馆”的分布来看,联机编目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分布也不尽合理,联机编目单位的用户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很难辐射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不发达地区。即便是加入了联编工作,但基层县区图书馆常常不去利用联编中心的数据,面对每年不多的购书经费所采购的图书,常常直接利用书商配送的书目数据,而书商的数据来源又参差不齐,所以联编工作要想真正深入基层,还需要联编中心和成员馆双方面的努力。也期待联编中心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打破图书馆行政隶属关系上的条块分割,利用总分馆制的优势,扶持不发达地区,分享联编成果。

3.书目数据质量控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书目数据下载过程中,我们发现各成员馆的分编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有高有低,有的有明显的错误,由于上载量很大,各联合编目中心不能将所有上载来的书目数据都按书一一审校,所以也客观地造成了问题数据的成功上载。各联编中心虽然采取了一些管理手段,但要建立起一整套控制数据质量的长效机制,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这不但要求我们除了加强各馆的人员培训外,还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网络资源是大家的,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只有我们这些网络资源的建设者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才能使这种资源得到保护。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而不讲质量,追求效益不讲形象,只有恪尽职守、保质保量,才能共同提高,共同受益。

三、针对联编中心工作机制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1.加强联动机制和协调机制

联编中心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要对联编的联动性做提前的考虑,要考虑到一方动而整体动。比如近几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联编中心都在升级或更换自己的系统,但从成员馆的角度出发,希望联编中心能考虑到数据上载的顺利连结,以避免给成员馆带来的困扰。以OLCC为例,在更换Aleph系统后,由于不能实现异构系统的无缝连结,致使成员馆无法实现时时上载,影响了上载工作的积极性,虽然新旧两套系统并行,但是数据的滞后导入使上载馆的利益受到损失。尽管针对新系统进行多次人员培训,但是仍然给成员馆的具体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2.强化质量监控机制

提倡编目成员馆的互校工作。在数据量多,中心审校压力大的情况下,增加中心的质量监控员数量,各联编中心还应加强各成员馆的数据互审工作,鼓励成员馆在日常工作中多多发现数据问题,及时向中心报请修改,这是对联编事业负责的态度,而不能狭隘地理解成专为别人挑错。各馆应加强和审校的力度。

3.加速统一管理机制的落实

应该在国家标准的框架下,以最大限度为读者提供检索为目的而统一规则,由联编机构多方一起联合制定一个编目规则,共同遵守。各联编中心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

4.完善培训机制

鉴于各馆编目员的年轻化和流动性,联编中心对编目人员的轮训应形成制度。

5.建立特色机制

各联编中心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重复建设一样的数据资源。比如CRLNet本身建立的初衷是侧重于地方文献的联合编目中心,但实际上仍是一个所有文献的数据中心,因此建议各联编中心应在自己的特色、学科或服务领域的拓展上下功夫,打破数据中心的重复建设,激发联编中心的活力。是否能将更多的数据资源如全文数据库或本馆的特色馆藏向成员馆开放,打造出某一数据库的品牌。同时,加强跨行业的合作及境外合作,如果能实现CIP数据从源头上的规范化、标准化,则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编目工作模式。

6.加强互利互惠机制

各中心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公益型图书馆适当给予优惠政策,以鼓励数据上载的积极性。

7.加强信息交流机制

将信息交流和培训相结合,适时利用网络平台,定时专家在线,集中解答问题,指导联合编目。成员馆需要沟通和交流,掌握彼此的做法,统一编目思路,但是大家平时又都埋头与编目日常工作,常常在QQ群里一片寂静,这就需要联编中心进行很好的组织,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交流平台。可以在群里定期邀请一些文献著录、分类、主题标引的名家做在线培训和解答,提前做好宣传和召集,使QQ群不在只限于是一个联系的平台,更要成为一个学习的平台。

四、结语

联编中心成立不过十余年时间,但通过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机制,通过对联编中心管理机制的分析和对联编工作的分析,我们对联编工作的未来充满信心。各联编中心如果都能顺势而动,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向基层的深入做出贡献,通过联编中心整合数据资源,使编目成果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这必将对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多年的联编工作的实践,联合编目的成员馆及用户成为了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期待全国的几家联合编目中心能充分利用共建共享的机制,把全国联编事业推向一个新台阶,实现在共建中提高,在共享中发展。

作者简介:张华,女,(1971-),沈阳市人,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沈阳市图书馆采编部主任,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赏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