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增彩

时间:2022-03-30 09:18:32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增彩

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给作文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机整合文字、符号、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屏幕或投影仪呈现出来,由计算机和教师的人机互动来完成形象化的教学。教学中的光、声、影像、色彩等多媒体技术往往让语文课堂上的小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信息的载体主要是单一的书面文字,信息的传递、呈现方式主要靠单一的口头讲解,尽管老师使尽了招数,但由于媒体的单一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平淡,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实现了从单一刺激到全方位、多通道感官刺激的转换,其多姿多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生动的语言,能把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这种刺激可以反复操作,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情境一旦消失就无法捕捉的不足。因此,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声并举,音画同步的同时刺激于学生的感官,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能提高语言文字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的感官训练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首先,屏幕上动态地逐一呈现课文内容;蓝天中大雁南飞、树上的黄叶飘落下来、金黄的稻田、瓜果飘香的果园、火红的高粱及秋天特有的果实等。学生都不禁“哇”地惊叹起来,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活动上。通过动态地画面,生动有趣地演示、讲解,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热烈,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较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释,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空了。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荷花》一课中,放映一段视频:“一池荷花开放的各种形态”的画面,教师再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想象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也能给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四、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Internet上的信息包罗万象、充满时代气息,几乎囊括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内容和成果。在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我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让学生查阅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历史,找寻圆明园被烧毁时的情景片。让学生收集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与侵略国签订的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样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们祖国的过去。同时还收集了祖国现在的辉煌成就。当学生看到收集的中国沧桑岁月资料,他们难过,气愤;为中国成就而骄傲。此时学生学课文就简单、透彻了。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强盛。

总之,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桂洋中心小学)

上一篇:对高中美术鉴赏的再认识与课堂气氛的调动 下一篇: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