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新时期家庭服务专业大计,育社会化家政管理高级人才

时间:2022-03-30 05:40:59

谋新时期家庭服务专业大计,育社会化家政管理高级人才

摘要:2012年11月21日,由国务院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湖南女子学院承办的“高等院校家庭服务专业发展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两岸四地5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国务院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构的有关领导、各相关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产业界代表等近100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就家庭服务专业的发展历程、市场需求与现实困境、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家政管理;家庭服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2

一、对家庭服务专业在国内外发展历程的回顾

(一)关于“家政”名称的变迁

与会者认为,家庭服务专业要良性发展,突破传统观念相当重要。家庭服务专业在国内外的名称不尽相同,为顺应市场需求,更能反映专业发展与变化,国外以及台湾、香港都经历了一个数次更名的过程。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李宁远教授指出,台湾在1966年前称之为家政教育,专收女生,1995年改名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1994年台湾辅仁大学成立民生学院,以其涵盖食、衣、住、行、育、乐范围而命名,突显了重视人性尊严与家庭幸福及环境关怀之理念。香港教育学院黎杨惠玲博士指出,为更能反映现代家政的特质,更新家政就是烹饪与缝纫的错误观念,香港课程发展处于2012年前对家政科进行了更名,将家政科改为科技与生活。台湾生活应用科学学会理事长张承晋教授指出,美国家政学会于1994年更名为美国家庭与消费科学学会(AAFFCS)。武汉现代家政进修学院冯觉新教授结合自身办学经验就家政名称问题发表了看法,由于教育部将家政管理专业改为家庭服务专业,连生源都成了问题,而开办的两届高级管家培训班则就业形势良好。与会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政的名称与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演变,做家政,已不再是做保姆,因此,要促进家政教育与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国内应借鉴港台与国外的成功经验,尝试对于“家政”的名称进行更改。

(二)关于“家政”专业的招生变迁

李宁远教授介绍了在台湾最初只招女生,后家政内涵发生变化,从家事职业扩展至衣食住行等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家政专业从只招收女生转变为家政方面招女生,营养方面男女生都招。张承晋教授从美国家政教育模式及台湾家政课程的演变,对家政相关专业在台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及与家政相关的职业做了详细解读。黎杨惠玲博士指出,在香港,虽然从小学开始已有家政科目的设置,但家政学科依然是“少数民族”与“弱势群体”,在课程发展方面备受压力,香港教育学院是唯一提供家政科师资培训的学府。金陵女子学院甘克超教授以其亲身经历回顾了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家政系始末。甘教授指出,中国家政学高等教育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50年代初,全国高等教育家政系停止招生,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部分高校才开始开设家政教育的选修课程,90年代,少数高校开始设置家政学系科。由于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家政学高等教育崛起还需假以时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林绚晖博士、吉林农业大学吴莹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钱焕琦院长、以及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陈传尚副院长分别就本校开设家庭服务相关专业作了介绍。虽然这些高校的不懈努力为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与人才支持,但基本上还是处于惨淡经营状态。因此,学者们呼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对家庭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与现实困境的检视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小康化和服务社会化,家庭服务业已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虽然家庭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进程呈明显加快趋势,并且折射出强大活力和蓬勃生机。但是,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受过正规家政高等教育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端专业人才更是缺乏,巨大的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与此同时,全国家政高等教育状况异常窘迫与尴尬,存在招生困难、专业师资紧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毕业后相当一部分转行、转岗。部分学者认为,造成此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服务职业薪酬低、发展前景渺茫、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地位低下。部分学者与企业界代表指出,必须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家庭服务业的认同感、提高家庭服务职业的薪酬水平、保障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各项权利与提升其发展空间。

还有学者指出,家政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对接也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家庭服务行业提供的服务人员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服务购买者的家庭对员工的服务水准又不是很满意,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陈传尚副院长认为,要把家政教育与产业做好,必须学校与企业之间结盟、区域与区域之间结盟,同时正视国情、民情,建立家政层级教育与培训体系。湖南女子学院易银珍研究员指出,从理论上来说,家庭服务业与家庭服务专业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关系,家庭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应该催生和推动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的发展,而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相应地起到支撑和引领家庭服务业的作用。

国务院汪志洪司长认为,家庭服务业要健康、有序和长久发展,必须走规范化和职业化的路子。因为规范化是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发展动力,而职业化则是从业人员的基本工作要求和自我提升途径,家庭服务业的巨大社会需求迫切要求家庭服务业加强“两化”建设。北京大学陆杰华教授结合家庭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指出家庭服务业要坚持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四位一体的发展之路。陆教授还指出,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政府机构里,一般都设立了一个与家庭有关的部门,比如在德国有联邦家庭部,在马来西亚有人口与家庭发展部等等,从而呼吁中国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以家庭为主导的职能部门,使家庭服务业获得国家政策的优先支持。南京师范大学朱运致等学者认为,家庭服务业必须和家政学科协同发展,不仅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更要开创家庭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家庭服务项目与形式的创新,打开行业发展的局面,促进就业。

三、对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探讨

(一)关于学科定位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问题,是发展家庭服务业与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湖南省教育厅申纪云副厅长指出,要加快家庭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科学定位家庭服务专业,必须从内容形式、办学层次、办学与发展目标、人才培养准则、服务面向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如,家庭服务专业是以学历教育为准还是以非学历教育为准?是以本科层次为准还是以专科层次、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为准?等等。与会代表一致认同申厅长关于学科定位的探讨,并呼吁通过科学定位,确立学科形象与提升学科地位。吉林农业大学吴莹博士就学科定位问题着重指出,家政学是交叉学科,因此,既要有整合理念,又要有专业定位,要谨防被分化的危险。武汉现代家政学院冯觉新教授从职业家政与非职业家政的视角诠释了家政学的学科定位,指出职业家政教育旨在服务社会,从业人员有经济收入,非职业家政旨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由于家政涉及物质、文化、伦理、社会交往生活四个方面,因此,在家政教育中要始终贯彻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北京大学陆杰华教授认为,要强化“家强国盛、家国一体”的理念,通过家政教育,提高人们家庭生活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香港教育学院黎杨惠玲博士就什么是现代家政教育、在家政课中可以学到什么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陈传尚副院长指出家政不能包罗万象,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关于学科建设问题

湖南女子学院易银珍研究员从家政学科的理论建构、家政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精品系列教材的开发、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政产学研的融合与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如,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家政学科理论体系;要建立基于岗位特殊要求、以职业化素质培养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的家政专业课程体系等等。针对我国高校家庭服务专业教材建设滞后的问题,汪司长强调,学科发展,教材领先,没有好的教材,就没有好的学科发展,因此,要扎实推进教材建设。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材,又要对现有家政专业教材进行修订升级,同时还要开发精品教材。部分学者指出,家政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与选修课程。与会学者认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既要内培,加强现有师资,又要外引,积极引进外智,同时还要聘请相关专业教师、专业人士、企业领袖与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讲课或者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

(三)关于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与会学者认为,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要积极邀请家政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推行工学结合。有学者指出,校企合作不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简单行为,而是要通过政府指导、行业沟通、校企努力共同构建高层次紧密合作,才能使企业由唯利润生产观向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观转变,从被动使用人才到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转变。林绚晖博士从生活科学教育模块与健康管理模块两方面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出人才培养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开展产学研结合,培养U型人才,主要包括进行实验室教学,建立实践基地进行实训,建立教师工作室等模式。部分学者认为,高等院校要主动实现多方互动,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学校建设,改善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条件,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此外,与会学者还就学生文化素养、职业培训、高校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前景、政府政策支持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作者简介:袁媛淑(1974-),女,湖南娄底人,讲师,从事礼与法、家庭法律事务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构建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投资管理体系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