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

时间:2022-03-30 03:51:1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

一、题型回顾

2015年高考文综(地理)卷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内容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选择题多考查自然带类型判断与主因素分析判断、某一要素变化导致的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情况判断。综合题多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

[HTK]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地域分异规律

例1 (2015年广东文综卷) 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解题思路】 题中的地带性是:“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因此指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的景观差异,体现的是垂直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景观差异,体现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即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景观为非地带性现象,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A

例2 (2015年江苏地理卷) 图1所示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JP3]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JP]

(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WB]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解题思路】 (1)图示客家人南迁由华北平原至雷州半岛,由温带季风气候区至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景观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2)图示客家人的土楼进出只有一个通道,四周高墙环绕,且有t望和射击口,房顶有宽檐,判断其目的应为安全防御。

【答案】 (1)C (2)A

[HTK]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3 (2015年北京文综卷)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1)~(2)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思路】 第(1)题重在山地的垂直分异现象考查,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出现针叶林带;而山腰树木茂密,说明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

(2)过度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则影响不大。

【答案】 (1)C (2)D

二、解题准备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滥伐森林,不但会导致上中游水土流失,还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将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改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思路。

(2)垂直分异规律分析思路。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相关判读。

影响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纬度: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低则简单;③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具体分析时必须同时考虑三个因素的作用)

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①与垂直分异规律相似;②山麓地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③在中纬度高山地区,垂直自然带更替表现明显

影响山地同类自然带海拔高低的因素①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水热状况越好,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在阴坡分布的海拔低

(4)雪线相关结论。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与山体所在纬度及坡向有关系。

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热量、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

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之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三、命题预测

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特征的不同即是其差异性表现。本专题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从考查内容和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关联图、地理环境模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某区域生态问题的产生,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特别是特殊地区自然带的形成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从考查能力看,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预测2016年高考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五大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以读图题的形式,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及迁移应用。

该部分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②重点把握地域分异规律,与气候类型图对比理解、记忆有规律性分布的自然带,同时突出非地带性现象成因分析;③充分利用所给信息,分析所给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考点细化高考命题预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①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②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为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四、能力测试

(改编) [HTK]201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北京《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研究显示,相比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18%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依据材料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与雪线的变化情况为( )

A.气温升高,雪线降低

B.降水增多,雪线降低

C.降水增多,雪线升高

D.气温升高,雪线升高

2.从短期效应看,材料所述现象对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

①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②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③洪灾发生概率加大 ④水资源面临短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改编) 图3所示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3~4题。

3.植被带界线西南部的自然带类型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植被带界线东北部自然带的成因( )

A.地处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B.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贫乏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D.地处高原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5.(改编) 黄土高原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读图4,回答问题。

(1)阐述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分析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2.B

3.A 4.A

东北部为热带雨林带;西南部为热带草原带;东北部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西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地处高原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较少。

5.(1)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从沿海向内陆过渡,气候类型自东向西由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黄土高原地处太行山脉以西,为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区,地表沟壑纵横;黄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矿物。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2)气候:由于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季受冬季风影响,风力侵蚀作用强。地貌:由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坡陡谷深,促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具有湿陷性,易被暴雨冲刷。植被:由于植被覆盖率较低,大大削弱了植被截蓄雨水、保护土壤免遭雨滴冲击的作用。

上一篇:百岁经百岁老人王银子:卖豆腐算账仍不含糊 下一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