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

时间:2022-03-30 12:29:50

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一战略的实施,确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地位。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转折点,如何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和人类全面发展为目标,符合科学发展和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急需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是一种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它继承和发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与之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共处,人与生存环境必须协同进化。

提及生态文明,一般仅会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建立生态文明体系只需要协调人类与其他生物、人类与环境的平等关系。但是,其实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外,生态文明还包括以下四种关系:一、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健全经济、文化、政治体制,调整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有序的和谐社会。二、人与人的关系。尽可能的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三、人与自身的关系。尊重生命、爱护自己、服务社会。四、当代和下一代的关系。强调代际之间的公平性,为尚未出生、没有发言权的下一代的利益着想,坚决反对和避免透支资源、破坏生存环境,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地球。

二、生态保护与中国发展阶段的矛盾

生态文明在理论上甚是理想,但在实际应用上却遇到了巨大阻力。面对如此大的转变和调整,其中不免会引发各方面的矛盾,有新产业和旧产业之间的矛盾、新发展模式和旧发展模式之间的矛盾、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当代中国在建立生态文明体系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双方面的压力。首先,生态文明现今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受到各国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发达国家,甚至以此来打压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前期工业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却多由第三世界的穷国来消受,将重污染的工业基地建立于第三世界国家,甚至将破坏性产品畅销于发展中国家。此外,发展中国家还要承受着压力,被迫参与国际经济竞争,遵守苛刻且不平等的环境保护条例,承担环境破坏的重责。环保作为一个产业,背后有强大的发达国家利益集团在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的中国不利。其次,中国本身也已经意识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在中国长期规划中,GDP参数上最不能达标的就是环保。中国正处于重工业化后期,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尚无法避免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根据重工业化要求,中国的总量指标已为世界前列,但人均和家庭普及率还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而国家发展也不容停滞。

三、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现状

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淡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通过全国规模的公民环境意识调查发现,中国公民对环境状况恶化的严峻形势缺乏充分认识,对中国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持盲目乐观态度,同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公众的环境知识尚处于较低的层次,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普通公民虽然对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只有当环境污染直接侵害到个人利益时,才会有较多的人愿意采取行动,这些都表明中国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都有待提高。近来,虽然中国的环境意识状况尽管已经有所提高,但仍未获得实质性进展。

环境意识是衡量社会发展和民族文明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地强弱是环境保护工作顺利与否、进步快慢的关键因素。没有全体公民的参与,环境保护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贯彻落实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的号召,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宣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大力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公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改变违背自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环境价值观念,推动生态文明价值。

四、建立生态文明的新思路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教育、文化、工业、农业、人口等各个部门,以及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需要通盘考虑、系统分析、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1、生态文明新观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首先要确立科学的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其中,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认为,不仅人是有价值的,自然同样是有价值的。人类与自然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人类企图违背自然规律是不可能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应该成为21世纪的先进理念和主流伦理。生态文明的财富观认为,生态文明要以绿色财富为主流的财富观。绿色财富是指以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为前提,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财富,需要具有生态性、和谐性、安全性、节约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绿色财富包括绿色人造资本、绿色自然资本和绿色人力资本。如:环保节能建筑物、环保型交通工具,就是绿色人造资本;山清水秀、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就是绿色自然资本;德才兼备、有创新意识、受过良好绿色教育、具备生态环保人格的人才,就是绿色人力资本。生态文明的消费观认为,绿色消费是消费无污染、质量好、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产品,和提供节能、环保、健康、安全、舒适的服务。要求转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鼓励人们更加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建设绿色家园。

2、生态文明的经济观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建立生态文明体系也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如: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发展绿色经济也就是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绿色化,考虑自然对发展的承受程度,大力降低因经济增长而造成的资源环境代价。循环经济,简而言之就是以节约资源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就是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整体经济,转变为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发展经济,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公众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来实现。要以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废物的循环利用、环境污染物最低排放,和对人类、自然最小危害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并形成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建立生态文明新经济体系,不仅能够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甚至创造更新、更好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3、生态文明的法律观

建立生态文明体系,需要我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我国现有环境保护法律10余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多个,但在立法、执法和监督方面仍存在不少缺陷。我国现在迫切需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保护法治水平。同时,要确保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环境保护标准与法律配套,避免部门规章和标准相互抵触和矛盾。最后,一定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起到震慑环境违法分子,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的权威性。

上一篇: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中的品格证... 下一篇:少数民族节日传播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