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趣味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30 11:37:43

地理趣味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近几年来下校听课、调研过程中发现地理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地理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面对教育改革,地理教师首先研究的应是如何使课堂生动起来,把奥妙无穷的宇宙、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变幻万千的气象、多姿多彩的人类奇迹等地理知识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并得到美的陶冶,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行为的转变

1.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教师根据课的内容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收获。要注重每一节新课的引入。学习“俄罗斯”时,教师先板书出一条标题“海岸线最长的内陆国”,学生一定产生疑问:海岸线最长,怎么成了内陆国?这样引发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3.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⑴谚语的妙用。地理教学中,把一些富有哲理性、科学性的谚语,巧妙而恰当地引入课堂,能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如讲大陆性气候时,可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⑵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如用谜语“船出长江口―上海”、“风平浪静―宁波”、“空中码头―连云港”、“大言不惭―海口”、“一寸光阴一寸金―贵阳”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⑶巧借古诗文教学。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词、成语、警句等适当引入地理教学中,在讲“水循环”时,首先有感情地朗诵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后与同学们展开讨论:“黄河之水真是从天上来的吗?黄河之水既然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什么日夜奔流不息,总是流不尽呢?”让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一步步学到海陆循环的知识;在讲“我国的地形特征”时,可用“大江东去,浪涛尽”、“百川东到海””等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

⑷歌曲的借用。讲“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接下来就顺着歌曲的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

4.利用有关地图、画片、课件及影像资料吸引学生。利用地图、黑板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幻灯片、影视片、遥感像片、模型和实物等引出新的教学内容。适时出示图像,不仅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身临其境,使记忆形象持久,不易遗忘。在学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先给学生放一段“风蚀、水蚀、冰蚀、海蚀、风成地貌”的录像片,学生对千姿百态、景观各异的地表形态初步认识的同时,惊叹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大自然,从而因势利导,引入主题。随着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进入课堂,可以真实的再现现实当中不易感知的一些自然现象,它以真实生动的图文声像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主体行为的转变

探索多元化的有效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研究任务,决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完成的,在探索构建有效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我们虽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但通过寻求科学的方法,经过实验与探索,还是取得了显著成果。

1.课前五分钟演讲。每节地理课前有一位同学演讲,内容只要是有关地理知识的就行,形式不限,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注重图文并茂,有文字说明有图片,有的注重多种图片结合,如景观图、示意图、分布图等,有的还增加声音,学生起到了“另类”复习的作用,对教师的启发也很大。有的学生真的像一位地理老师一般,用教鞭在分布图上指出位置,有的学生注重与其他学生互动,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2.成立兴趣小组。地理兴趣小组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社会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培养。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对于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全理解,因而应组织学生办地理小报、创办地理兴趣小组,特别是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能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充分地实现自我、展现才华,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地理兴趣小组,学生亲临其境地观察、思考、接触自然,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加深了书本知识与实践关系的认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乡土地理中,可组织学生进行本地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及环境保护等考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解释实际问题和现象。可以说,地理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地理兴趣小组是课题探索的一条教学新路,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把这一教学方法加以完善,更广地运用于教学中,就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趣味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这一方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教学参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题的研究使全组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研组的教学资料特别是图像资料得到补充和健全,使教学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谈谈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怎样才能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