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3-30 11:11:44

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当前形势下,电子商务日益发展,人才需求不断正大,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集全院之力,综合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在课堂教学、实习就业、校企合作、班会生活等方面探究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到学生工作第一线去实践,循序渐进,多方协作,不断创新,力求形成能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就业导向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专科类高职院校的重点目标,但“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的怪现象却越来越突出。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日益崛起,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呈现了这种怪像。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 7.6万亿元,同比增长 30%。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 255 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 1835 万人。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结合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商贸”、“人品”两个特色,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学生入学抓起,发挥工作于第一线的辅导员的力量,开展新生入学启蒙教育,结合专业老师开展专业剖析,借助招生就业办的力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新生进行人品工程教育。同时,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在课堂教学、实习就业、校企合作、班会生活等方面探究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到学生工作第一线去实践,循序渐进,多方协作,不断创新,力求形成能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一、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总体上来看,就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而言,尽管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具体在实践上却还存在着欠缺,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同时也存在一些还可提升的空间。

鉴于此,以下将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内外实训实践、职业就业指导规划、技能人品并重五个方面展开,探究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二、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究

(一)课程设置重心转为商贸特色

作为一个开设不算太久的专业,不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校把电子商务理解为 E-Business用电子化技术支持企业自身业务运作,有的学校把电子商务理解为 E-Commerce用电子化技术支持企业与商业伙伴间的业务活动 。不同的理解就意味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尽相同。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就业,找到工作,而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有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最近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中显示,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有稳定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达到78%。这个调查报告为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参考。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重在培养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79%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技能和个人潜力是招聘应届毕业生中最为看重的两个因素。在多次慎重思考之后,我院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改革,将电子商务从信息工程转移到贸易经济,专业重心转为商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也多次更新,课程设置上面不断调整。

剖析电子商务专业调整前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在培养目标上面,就业方向调整为“网络运营、网络编辑、网络策划”三大块,弱化了“网站设计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发挥专业特色的“网络运营推广”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专业重心方面,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模式顺应时代的潮流。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更加具体,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及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五个模块。

(二)师资建设

师资是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也是如此,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时间并不是特别长,专业教师很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如计算机应用、网络等专业兼任或者转型,相较于其他传统专业教师而言理论依据更加少。电子商务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既是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是对师资的要求,在社会和教育界大力呼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天更是如此。

构建业务精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教师自身的积极进取,也离不开学院国家的关怀培育,除了每年的国培省培计划之外,学院也可以积极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所需要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掌握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教师不能光是纸上谈兵,必须是业务精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专门人才,顺利就业,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三)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加强技术技能培养

人才培养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和实训,还应该结合课外实训、校外实践,多方助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本次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中,79%的用人单位会看重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89%的学生希望提供更多顶岗实习或社会实践机会。目前较多的做法是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参加电商竞赛等。

1.搭建校内实训平台

校内实训平台可以是电商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等。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实际动手的机会,掌握电商技能需要学校自身的硬件支持,搭建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平台。

校内实训平台上课的时候,是开展实训课程的重要平台;下课的时候,是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平台,除了积极发动专业任课教师的力量,带领学生去实践,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通过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重在寻找适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的合作企业。这不仅需要校企办积极联络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需要专业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找行业企业,还可以发动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从学生工作的企业中挖掘有前景的合适企业。

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物流企业,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除了挖掘电子商务类企业之外,也应该多跟物流企业公司合作,还应该多关注京东、苏宁等综合性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训平台。目前我院的相关合作正在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努力下加紧了步伐,有望签下更多优质企业。

建立校企合作之后,一方面要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设立校外实训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用真正的职业需求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毕业前进入感兴趣的企业或者职业进行岗位体验。

3.组织参加学术技能竞赛

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学术类竞赛,可以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网络营销策划、商品开发整合、网店运营推广、团队合作互助等能力,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素质。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类竞赛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学术技能竞赛运作中,又通过实际技能操作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的大型学术竞赛之外,高职院校自身也可以举办面向本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中小型学术竞赛,鼓励专业老师带队,全员参与。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组,设计全体电子商务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学术竞赛,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竞赛中有所成长,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技能。

(四)职业及就业指导规划

以就业为导向,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教务处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教研室的事情,更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情,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尤其是跟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也可以调动起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功的就业离不开清晰的职业规划,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过程。很多学生当初选择电子商务专业并不是因为兴趣和喜爱,而大多是“别人觉得电子商务专业好”,对电子商务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此时就需要专业老师为学生剖析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兴趣,分析职业前景,让学生了解可选择的方向。

随着学生对专业认识的加深,作为辅导员应发掘学生兴趣和特色特长,结合专业方向和可供选择的职业,给予学生针对性建议,并不断跟踪学生成长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调整建议。作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要从引导入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给学生讲授求职就业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五)结合班会生活循序渐进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并不单纯培养“能找到就业单位”的人,而是培养能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人才不仅仅是拥有过硬的技能,拥有高尚的人品同样重要。人品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循序渐进,既需要传授专业知识的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又需要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的言传身教。

人才培养需要集学院各部门,我院积极推进人品工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和实际岗位如网络运营、网络编辑、网络策划等都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商务活动中,诚信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些都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更加注重人品的塑造。

作为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是跟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接触最为深入细致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培养、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开展班会活动等都是辅导员日常重要工作内容。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和力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有着现实可行的意义。

三、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反馈

本次研究之前几个月,我院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重大调整,从信息工程系调整到贸易经济系,这一举措为本研究提供了战略保障,在实践方面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反馈。通过对我院13级学生调查可知,98%的学生已经成功就业,其中超过80%的学生意向就业岗位或实际就业岗位为专业相关方向,并对自己的工作单位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

在被问到哪些因素对自身就业益处最大时,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专业课程(55%)、教学实践(47%)、专业实习(45 %)、求职就业方面的指导(42 %)。由此可以看出,改革举措中的专业调整、实训实践、求职就业指导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电子商务实训室在本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投入使用以来,各方面设施和制度越来越完善。专门的实训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从项目出发,结合校企合作,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注重培养专业学生的“商贸”特色,联合辅导员老师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高尚“人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带就业,践行人才培养。

从我院13级学生就业综合情况看,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实训实践部分还有比较大的完善空间。在具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上,有一些也需要学院的支持才能更加顺利完成,体现出更好的实践效果,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完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立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平台等。

四、总结

完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根本目标,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科类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我国专科类高职院校也应看到国内特有国情,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不照搬照套,取其精华,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实践。

作为一个创立不算太久,但社会需求日益增大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究,深入实践,总结提炼出一整套完善的能推广、可复制的以就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2015年立项项目(项目编号: KY201501 )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2] 吴清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专业发展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5(2).

[3] 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4] 楚金华,张洪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上一篇: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 下一篇:PPP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