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的学生“缺”什么

时间:2022-03-30 10:25:24

“补课”的学生“缺”什么

摘 要:通过对一个经常参加“补课”的初中生的观察、访谈,分析总结出其参加“补课”的内在原因,以及真正的“缺失”所在。学校教师和家长只有理性看待“补课热”现象,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缺”,切实关爱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成才。

关键词:补课热;补课;缺失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在全国各地强有力的推行,各级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切断“时间+汗水”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学道路,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基于考试制度的依然存在、教育资源的依然紧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却催热了一种违背素质教育理念却迎合学校和家长心理的现象:“校外补课热”。

在汉语里,“补”对应的是“缺”,应试教育培养模式下许多中小学校公开占用假期、双休日等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补课”。难道学生真的“缺课”吗?所“补”的是否正是他们所“缺”的呢?本文拟寻找学生参加“补课”的真正原因,探析他们的真正所“缺”为何。

二、研究方法

(一)定义的界定

本文采用的是目的性抽样,即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有可能为研究的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笔者选择对某中学一名八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目的性抽样

小A是个刚升入八年级的男孩,各学科成绩都比较差,除语文之外都处于及格水平以下,为了提高成绩,他每个假期都会在校外的辅导机构补习功课。访谈对象包括他的父亲、同学和班主任。

三、资料分析

(一)小A自身的情况

1.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缺乏

小A对补课和学习没有兴趣,他补课的原因:一方面是每个假期都已经形成了让老师教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爸爸的意愿,真正让他感兴趣和盼望的是每天补课结束作为犒劳的网络,以及爸爸对他的一些其他的承诺:“我爸说假期里补课,快开学的时候带我去市里玩一趟”。

2.学习方法和习惯的缺乏

通过对小A的观察,在其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方法可言,学习只有听课和做作业的环节,而没有主动预先和复习的环节,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只会跟在老师的后面,不会走到老师的前面。

3.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的缺乏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A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求也很低,从不“斤斤计较”自己的分数,学习的基础较差加上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平时知识测试时却还不在意,丢三落四。长期较差的成绩使得小A不仅学习基础不好,而且学习态度也不积极,对自己的要求松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学习中缺乏前进的动力。

(二)小A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1.家长的育子观

小A是独生子,父母都在事业单位上班,他成长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父母为他做很多事,包括买衣服,买学习资料、文具,甚至上学前为他装好书包。为了让他多学习,父母还限制了他很多活动,包括亲朋好友的聚餐,家务之类的琐事也都是父母的事,他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

2.学校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学校实行学案教学(印成试卷样式),每一科都既有课前的预习学案,又有上课用的学案和课后作业的学案。为了抢占学生的时间,各科都印制了大量的学案,一天下来,每个学生手里都会多出很多学案。陈旧的学生观使得教师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定位和放弃无疑更加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活动产生了反感。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小A及其家长和学校老师的访谈、观察与分析,我了解到他学习成绩不好以及参加校外补课的内在原因。这类学生从小在家庭和学校错误的教育观下成长,许多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又盲目地把提高孩子成绩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上的补习班身上,却不知孩子真正需要补的不是有限的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一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家庭对孩子教育观的转变

家庭作为孩子从小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父母一定要转变传统的育子观,适度放手,让小A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其次,在小A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为了省事把孩子托管起来。再次,父母应让孩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自主意R。在实践中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学校教师对学习观的转变

学生自从上学后,学校就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在学校里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开始有序的学习生活。学校是培养人的机构,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校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袁鸿燕.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书目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之思考 下一篇:现代企业运用体育营销实现品牌战略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