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精细巧妙地提出问题

时间:2022-03-30 09:48:12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精细巧妙地提出问题

摘要:如果说提问是创新之始,那么课堂精细巧妙的提出问题就是开启学生创新路的思维之窗。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积极思考的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进行思维的拓展与训练。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的良好平台,在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29-01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种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学生在试图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可以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的表率,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教师模仿开始的,提问方式也不例外。要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就要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会问”、“善问”,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把握好时机和方式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的问题设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在教学新知前,布置学生预习将要学的内容,并至少要提出一个与内容相联系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从以下几方面提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提问题;从算理、解法或关键字词上提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先复习加法计算方法,再预习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2+2+2+2+2或3+3+3+4…,引导学生:你发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特别不懂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如:我们能不能转化成乘法算式吗?等等。所以进入课堂前,如果精细巧妙的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一半了。

二、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教师在课堂中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当尝试中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或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见解时。适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等教学手段,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在这些情境自主地提出问题。首先揭示课题后提问。课题其实就是学习的重点,针对课题提问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教学《四边形》时,教师板书课题后,可以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会纷纷提问:四边形是不是图形?它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区别?什么叫四边形?四边形有哪些特点?这样一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注意力也就集中到课堂上来。其次自学例题时提问。数学思维来源于课例的演示。数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第三,在练习中适当的提问。

三、课后的问题设计

要让学生解决好问题仅靠单一的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数学课”是满足不了当今教学课改的需求,因为学生每次上课的课例都是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数学问题,很多是以现实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的。教师要尽量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发现数学问题的奥妙。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改变例题的呈现形式,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例如教学“加法与减法”后,让学生联想当时教师上课所提出有价值数学问题,课后跟同桌相互提问。如:“张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李想家离学校有多远?”“谁家近?近多少米?”“陈悦家到邓总家一共有多少米?”……对于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对于本节课不能解决的,让学生课后研究,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进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课堂上呈现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能从多角度、多层面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因为数学问题从发现到提出,从提出到解决,从解决到实际运用再到方法策略的经验积累这个过程,能带动学生对储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再现、协调与综合运用,更能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应积极鼓励、正确引导、科学指导学生,让学生会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自行探究合作讨论思考问题,动手操作研究问题,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构建初中数学兴趣课堂 下一篇:营造和谐课堂 培养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