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全方位防范感冒

时间:2022-03-30 09:02:29

春夏之交,全方位防范感冒

宝宝“第一病”的桂冠当属感冒。春夏之交,季节交替,又是一个感冒多发的时段,妈妈们,你们做好严阵以待的准备了吗?

感冒不是小问题

感冒虽属于常见病,但牵连较大,对宝宝的“杀伤力”绝对不可等闲视之,这样说的理由有4点:

理由1:感冒病毒种类繁多

可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繁多,约130种以上,如鼻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肠病毒等。宝宝在一种病毒感染痊愈后不久,又可能被另一种病毒盯上,以致在短时间内被感冒“死缠烂打”。据统计,幼儿平均每年会感冒8~10次,学龄宝宝更多,可达到12次之多。

理由2:感冒病毒传播快

家庭及托幼机构中只要有一人携带有病毒或患病,往往殃及多人。英国专家一项最新研究证实:在人口密集区域,患者一个喷嚏可在5分钟内将感冒病毒传播给150个人。

理由3:感冒病毒攻击力强

常以上呼吸道为据点向周围发难,除了引起人们熟知的扁桃腺炎、喉炎、颌下淋巴结炎、中耳炎、肺炎等外,尚可侵犯心脏、颈椎、面部 神经以及胰岛等器官,招致心肌炎、颈椎脱位、面瘫、糖尿病等疾患临身。

理由4:感冒病毒变异性高

感冒病毒的变异性太高了,可谓千变万化,这也是人类至今无法获得有效的预防武器――疫苗的奥秘所在,使人防不胜防。时下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是针对特定型流感病毒的,对感冒无效,最多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等辅助作用。

8类宝宝容易感冒

在感冒病毒面前没有旁观者,几乎所有宝宝都有受害的风险,以下几种宝宝的风险尤其大,新妈妈可要加倍提防哦!

1.营养差的宝宝。如佝偻病、营养不良以及贫血患儿,体内免疫力低下,最容易与感冒结缘,甚至反复罹难,医学称为“复感儿”。

2.过度喂养的宝宝。宝宝脾胃功能不足,吃得过多容易攀上消化不良,致使内热蓄积过多而诱发感冒。

3.讨厌喝水的宝宝。水参与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必然影响到体内代谢废物的及时排泄,为感冒病毒入侵制造了机会。

4.穿得太多的宝宝。新妈妈总是担心宝宝受凉,将宝宝包裹成“大粽子”,小脸经常捂得红扑扑的。殊不知宝宝好动,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旦停下来,汗水变成冷水,导致受凉而引发感冒。

5.活动少的宝宝。活动少则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随之减低,加上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柔韧性和耐力得不到锻炼,导致整体素质下降,自然成为感冒病毒偷袭的的目标。

6.睡眠少的宝宝。睡眠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息息相关,睡眠长期不足免疫力必然下降,给感冒病毒入侵以可乘之机。

7.不爱洗手的宝宝。手是携带、传播感冒病毒的媒介之一,婴幼儿处于探索期,双手到处摸,将沾染的病毒带到口、鼻等处而致病。所以,在感冒的高发季节,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的第一关。

8.胆小的宝宝。这类宝宝性格内向、不爱表达,常将不开心的事郁积于心中,同样会降低抗病力,致使感冒经常找上门。

感冒不是“流感”

说了感冒这么多厉害之处,但比起“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个“大巫”来说,又只能算是“小巫”了。所以,尽管感冒与“流感”都属于呼吸道感染,却是两种疾病,切忌混为一谈。

1.“流感”的病原体比感冒病毒的传染性强得多。“流感”病毒包括甲、乙、丙等三型毒株,可造成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患者往往成批出现。感冒多为单发或散发,不会形成大流行。

2.“流感”症状比感冒症状严重得多。感冒以鼻咽部发炎等局部症状为主要表现,初期有咽干、咽痒、咽痛或灼热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出现喷嚏、鼻塞、流清涕等;全身症状较轻,如低烧或不烧、轻度食欲下降与身体酸痛等。“流感”则相反,局部症状(鼻塞、流鼻涕、咽痛)轻微,全身症状很重,如高烧(39℃以上)、明显头痛、全身痛、乏力、咳嗽等。

3.“流感”的并发症比感冒的并发症更多更重。感冒的并发症常见的有中耳炎、颌下淋巴结炎、扁桃腺炎等,病情相对较轻,多无致命之忧;“流感”的并发症则更多更重,如肺炎、心包炎、脑炎、急性心肌炎等,可能威胁生命。

4.感冒一般5~7天痊愈,而“流感”的病程往往超过7天,甚至更长。

感冒疗法大解析

感冒治疗包括4个要点:

要点1:病因治疗。

感冒病原90%以上为病毒(细菌、支原体仅占10%),故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才是治本之关键。

要点2:对症处理。

减轻发烧、咽痛、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让患病宝宝感觉舒服一些。如:发烧时酌情使用扑热息痛等退烧药;鼻塞使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每次每侧鼻孔滴入1~2滴);咽痛使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或华素片、银黄含片、溶菌酶片等含化,或气雾吸入;止咳服用小儿止咳糖浆、急支糖浆等。

其中,抗病毒药物的正确选用最为重要,常用三氮唑苷与双嘧达莫。三氮唑苷又名病毒唑,对多种病毒有效,享有广谱抗病毒药物的誉称。用法:每天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分3次口服;或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也可以选用病毒唑片,7岁以下每2小时含服2毫克,每日6次,夜间停服。

双嘧达莫别名潘生丁,有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治疗感冒发烧的患者多在48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值,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有效率达90%以上。用法:每天每公斤体重3~5毫克,分2~3次口服。

要点3:忌用成人抗感冒药。

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这些药物含有对肝、肾、骨髓等器官有害的成分,而宝宝的器官功能尚在发育中,容易发生毒性反应,引起黄疸、血尿、白细胞减少等损害。含有阿斯匹林类的感冒药危害尤其大,可造成患病宝宝与“瑞氏综合症”结缘。瑞氏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可致命的疾病,受害宝宝可出现发热、惊厥、频繁呕吐、昏迷、肝功能受损,甚至死亡。所以,医学专家敲响警钟:不要给16岁以下的宝宝使用阿斯匹林。

要点4:综合疗法。

如:督促患病宝宝多休息;居室要经常通风,空气要保持新鲜;适当多喝水,饮食要清淡并富有营养;睡觉前用温水泡脚等。

5种情况须动用抗菌药

感冒多为病毒作祟,治疗时应以抗病毒药物为主,慎用抗生素类药物,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支原体有效,对病毒无能为力,盲目投用非但无益,反可能招来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但若出现特殊情况,如少数感冒(约10%)可能由细菌“兴风作浪”,也可能在病毒入侵之后,细菌趁火打劫(大约40%的感冒在三、五天后继发细菌感染),尤其是随着病程的迁延,感染向下蔓延到气管、支气管甚至肺部,引起了支气管炎或肺炎,这时再“劳驾”抗生素就大有必要了。美国著名儿科感染专家弗兰克博士提出5种情况有必要使用抗菌药,可供参考:

1.发烧、寒战

这是细菌感染的标志性表现,需要动用抗生素。但要注意排出“流感”,因为“流感”病毒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此时家长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疫情,若宝宝扎堆出现,意味着处于“流感”流行期,可能并不需接受抗生素治疗,不过来年务必打一针流感疫苗。

2.黄绿色的鼻涕

一般来说,感冒的宝宝通常会流清鼻涕,如果鼻腔分泌物呈绿色或黄色,则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应考虑用点抗菌药。

3.宝宝诉说嗓子疼

检查咽部可见咽喉红肿,咽部黏膜上有白点,这是细菌感染的又一特征。另外,如果宝宝只有嗓子疼,没有流鼻涕、打喷嚏等其他感冒症状,要高度警惕链球菌感染的可能。因为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风湿热或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患,不妨做个咽拭子检查,明确病原菌,更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4.感冒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感冒属于自限性疾患,持续5~7天即可痊愈,如果宝宝的病毒感染挥之不去,迁延时间太长,甚至超过10天以上,可能演变成鼻窦炎等严重问题,同时可能并发细菌感染,也要考虑使用抗生素。

5.特例

6个月以下婴儿(容易继发细菌感染)、高烧宝宝(体温高达39℃以上,不能肯定为病毒感染)以及经常罹患扁桃体炎的宝宝,也要考虑使用抗菌药。

对症选用中成药

中成药因副作用相对于西药较少的优势而受到家长的欢迎,但要根据症状来选用:

1.小儿解表颗粒

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防风、紫苏叶组成,功在宣肺解表、清热解毒。常用于感冒初期,如恶寒发烧、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等。

用法:1~2岁每次4克,每天2次;3~5岁每次4克,每天3次;6~14岁每次8克,每天2~3次,温开水冲服。

2.小儿感冒颗粒

由广藿香、、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组成,功在清热解表,用于感冒伴发烧者。

用法:1岁以内每次服6克;1~3岁每次服6~12克;4~7岁每次服12~18克;8~12岁每次服24克;每天2次。

3.小儿清解冲剂

由金银花、连翘、地骨皮、青黛、白薇、地黄、广藿香、石膏组成,功在除瘟解毒、清热退烧,用于高烧不退、汗出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肢酸体倦者。

用法:1岁以内每次服5克;2~4岁每次服 10克;5~7岁每次服 15克;7岁以上酌增或遵医嘱;每天3次。

4.小儿咽扁冲剂

由金银花、射干、金果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组成,功在清热利咽、解毒止痛,适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咳嗽痰多、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者。

用法: l~2岁每次4克,每天2次;3~5岁每次4克,每天2~3次;6~14岁每次8克,每天2~3次。

温馨提示:

1.用上述中成药治疗2~3天,症状不减或病情加重者,应尽快到医院儿科看医生。

2.“胃肠型感冒”除了应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外,还应同时服用一些消食导滞解表的中药,如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枣散等。

注重食疗,赶走感冒

宝宝感冒也可用食疗,但要像中医学讲的那样分清寒热,辨证投用食疗方才可收到理想效果。

1.风寒型感冒

症候特点:发烧、无汗、身痛、恶寒、咳嗽、痰多且稀、鼻涕清稀、舌苔白、尿多、不爱喝水等,多见于感冒初期。

食疗配方:多安排一些辛温、发汗、散寒的食品调配药膳,如:葱白、生姜、大蒜、豆腐等。另外,鸡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可以有效地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并有助于将病毒排出体外,但性味偏于温补,适宜于体质较弱的宝宝,肥胖宝宝则不宜服用,否则可加重病情。

2.风热性感冒

征候特点:发烧较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渴、咳嗽吐黄痰,鼻涕粘稠、舌红苔黄,爱喝水。

食疗配方:多选择有助于散风清热的食品,如绿豆、萝卜、白菜、白菜根、薄荷、茶叶等。另外,梨的性味偏于寒凉,对风热型感冒伴有的咳嗽、胸痛、痰多等症状有效,可用鲜梨汁与大米适量煮粥趁热食用。至于高脂肪、高蛋白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则宜少吃,以免病情加重。

3.表里两感型感冒

征候特点:高烧,头痛眩晕,四肢酸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燥等。

食疗配方:食谱宜清淡不油腻,既可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还要保证水分的供给,所以小米、山楂、猕猴桃、红枣、食醋、乌梅干等食品大有裨益。

4.胃肠型感冒

症候特点:发烧,恶心,头痛,四肢倦怠,腹泻、腹胀、腹痛,频繁吐奶或呕吐。

食疗配方:富含钙、锌元素及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萝卜、梨、猕猴桃、蘑菇以及、绿豆加红糖代茶饮等值得推荐。另外,由于感冒引起胃肠道消化酶分泌紊乱,致使消化功能减退,胃肠痉挛,所以宝宝会发生腹痛、呕吐,这时妈妈不妨给宝宝服用一些活菌制剂,如妈咪爱、丽珠肠乐等,尽快恢复胃肠道的菌群平衡。

360度举措预防感冒

感冒可通过以下措施予以防范:

1.调整食谱

给宝宝适当多安排一些有抗感冒作用的食物,如萝卜、蘑菇(富含“干扰素诱生剂”可促使体内产生“干扰素”)、番茄、胡萝卜、水果(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绿叶菜(调节酸碱平衡,提升免疫力)、牡蛎、猪肝、鸡肝、花生、鱼、鸡蛋、牛肉、黑芝麻(富含锌,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发挥杀病毒作用)、野菜(含有抗病毒的特殊成分,如蕨菜素、鱼腥草素、蒲公英素等,马兰头则与抗病毒药板蓝根相似)等等。

2.环境适宜、空气新鲜

根据季节等情况,少带或不带宝宝去KTV厅等娱乐场所以及车站、地铁、商场、超市等热闹地方。非去不可者务必戴上口罩。

3.穿戴合理

根据气候、室内温度,随时增减衣裤,以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明显出汗为度。如新生宝宝(出生28天内)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至3个月大时,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在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宝宝,在室内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样即可。但家长要注意宝宝脚的保暖,穿好鞋袜,因为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很容易引发感冒。

4.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黏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宝宝每天至少应有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大宝宝每周应进行不少于3次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归来或进食前一定要洗净小手。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动与新鲜。

5.宝宝出汗要当心

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并穿上外衣。

6.睡眠很重要

确保宝宝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保证每晚睡眠至少达10小时或以上,晚上10点前上床,杜绝贪看电视或熬夜玩游戏。

7.疫苗接种

适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上一篇:a·BASE,生活的艺术沙龙 下一篇:法朵餐厅:超浪漫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