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心理障碍学生如何进行教育

时间:2022-03-30 01:59:11

班主任对心理障碍学生如何进行教育

摘 要: 对心理障碍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对他们教学教育,多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正确了解自己。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障碍 教育方式

在学校和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升学率的情况下,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着这狂风暴雨式的压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忧虑,于是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思维迟缓,记忆减退,注意涣散,情感淡漠,情绪低落,焦虑,情感脆弱,等等。他们缺少自信心,经常生活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班主任要对他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教育方式。

一、倾听他们的心声

内向型学生往往缺乏人际交往。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学习,根本就没有闲情顾及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长时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倾诉的机会,导致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为此,他们十分需要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这样可以更快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更容易使他们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使因内向而自我封闭的孩子也能打开心扉。

二、引导内向型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我们要帮助内向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异常。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三、引导内向型学生提高自信

一个自信的人,主要表现在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上。所谓自我接受,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的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所谓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和挑战现实的目标,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进步产生的巨大的作用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学校,说要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实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是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它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五、加强引导,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刺激

教育学生应坚持积极暗示、正面教育,表扬鼓励为主,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支持、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培养乐观、愉快、轻松、幸福的心理。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现象,不动声色或用眼光、姿势等加以暗示、制止,不动辄把学生赶出教室,不体罚或向家长告状,应有宽容之心,允许人家犯错,相信有悔改之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刺激。因为不良的刺激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做并不是指对学生不理睬,这要求教育者要有较高的涵养与威严。

对于自制力不够强的学生,除了正面引导外,必要的批评也是应该的,但批评要慎重选择方法,避免不良的刺激,影响学生的思想情绪。通过讲道理和分析利弊,学生会明白,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基于真诚的关心、爱护和负责,因为爱能宠获其心,从而解决问题。

六、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就必须掌握娴熟的教育技巧,然而这技巧来自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积极正确地了解青春期对保持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处在青春时期的学生的认识能力、自制能力、伦理道德观念都还非常薄弱和模糊。而青春时期是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由于性本能的驱使,学生们已经逐步产生了性意识,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出现了接近异性的要求和愿望。他们对迅速成熟而带来的巨大生理冲击和这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而心里不安,不知所措,不能自制,于是产生悔恨、恐惧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影响健康心理的发展。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并且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多咨询来丰富自己对青春期的了解,消除青春期的神秘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化,顺利度过青春期,确保健康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人的生活活动中,细腻的神经系统的作用一代比一代增强的时候,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成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就道出了心理辅导不可替代的原因。尤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培养就越显得不容忽视。学校教育工作者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教育好这一代人。

上一篇:幼儿园领域活动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的教学研...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艺术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