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经济评价中的研究

时间:2022-03-29 09:43:20

绿色建筑在经济评价中的研究

摘要:绿色建筑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绿色建筑的节能生态的优点,是各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的原则,并就绿色建筑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评价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全球能源日益供应紧张的现在,绿色建筑是各国建筑发展的总体趋势。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绿色建筑更是建筑业的发展和追求目标。绿色建筑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居环境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分析并掌握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费用经济评价,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一、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原则

绿色建筑是指通过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担和要求;建筑与自然和谐并存,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绿色建筑主要强调建筑材料的绿色环保,付出生态、资源代价较小,建筑能耗小,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同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较好,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实用性强,舒适度高。

(一)绿色建筑主要要素

绿色建筑主要突出全寿命周期,主要是指建筑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营运,从建筑材料的获取到建筑寿命终结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或者降解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和周期均体现了绿色和环保的理念。耗用能源种类方面,绿色建筑主要采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耗用。环境保护方面,绿色建筑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强调建筑和自然和谐相处和并存,建筑的生存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舒适度方面,绿色建筑强调建筑和自然的融合,强调实用性,避免浪费,突出结构的健康舒适。

(二)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与传统建筑经济评价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模式和指标的选取上都应突出“绿色”对经济价值和效益的影响。主要评价研究原则包括:

1.科学性。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中,应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选取精确可靠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对于确定性相对较弱的信息与数据,应结合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联动分析,以科学的反映出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和效益。

2.全面性。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评价,应坚持全面性原则,一方面应对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即通过成本下降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还应考虑绿色建筑对建筑舒适程度的改善、效率的提高、环境的保护等,因此,应在进行指标设计时将相关各方面因素考虑进去,综合评价绿色建筑的性能。

3.灵活性。绿色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具体进行经济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绿色建筑的不同情况,采取差异性的经济评价模式和指标,以选取最贴合实际的经济评价方式。

4.合理性。应合理选用经济评价指标,降低经济评价工作的复杂度,提高经济评价的效率,将评价的结果以最简明的方式体现出来,同时具有可理解性和直观性,以方便选择最佳的绿色建筑方案。

二、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主要是将“绿色”的概念引入传统建筑经济评价中来。由于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差异在于绿色材料和绿色技术的采用,因此,绿色建筑重要技术与经济的评价应强调“绿色”理念。这就意味着在评价中应摒弃仅仅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观念,重视项目在环境、技术、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注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在进行经济评价时,应以全局着眼,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主要步骤应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大小、进行具体评价。

(一)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项目与传统工程项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绿色。无论采用何种具体关键技术方案来实现建设单位对绿色建筑评价等级的需求,我们都需要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技术难度以及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对各分项技术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科学、全面、实用的关键绿色技术方案,才能找到在既有条件下最为“绿色”的技术方案。在实际情况下,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或修改处理。

(二)确定指标权重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专家估测法、模糊逆方程法、主成分分析法、频数统计分析法等。根据对历史资料的需要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逆方程法属于第一层,其对历史资料的依赖程度最高。因而,在原始资料易于获得且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利用这两种方法确定的权重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行度;频数统计分析法与专家估测法属于第三层,其完全依赖专家的经验,对历史资料的依赖程度最低,因而受主观性的影响就最为明显。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属于第二层,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以及专家经验的采纳上均比较居中。目前,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原始资料是比较缺乏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处于第一层的方法的使用效率。而对于处于第三层的方法,由于其主观性太强,操作性与可信度均受到质疑。所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处于第二层的方法更为合适。

(三)进行具体评价

进行具体评价执行主要包括三项工作,即评价标准设定、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

1.评价标准设定。所谓评价标准是指对每个指标进行评价时的评判依据。对于不同类型的关键技术方案,通常需要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系。尽管如此,在这些不同标准体系中也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事先设置一个模版,然后依据不同类型的方案进行适当地丰富和修改。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通常包括指标范围的定义、评价方法、评价取值标准以及评价依据等。在进行评价标准体系设计时,如果发现有些评价指标的评价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差时,可以形成对事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反馈。

2.单项指标评价。单项指标评价的对象为处于预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后一级的指标。因而,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处于最后一级的指标通常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定义明确性、相互独立性、完备性等。单项指标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指标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数据的处理。在进行原始数据收集时,首先需要对评价标准体系中的各指标范围、评价依据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科学的数据,并提高收集工作的效率。在原始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项目参与各方的优势,从而增进沟通。在得到了相关原始资料后,就需要根据标注体系中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取值标准进行具体的数据处理与评价工作。

3.综合评价。利用事先得到的各层指标的相互权重关系,结合已经得到的单项指标评价结果,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到各关键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价得分。在完成了所有拟采用关键技术方案评价后,需要将所有方案的评价结果数据进行汇总。

三、结论

绿色建筑作为我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建立完善的经济评价指标,确定指标评价权重,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具体评价。评价中,应注重引入“绿色”理念,建立着眼于全局的评价方式,注重建筑对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的长远影响,关注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舟.我国引入和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J]. 上海节能. 2011(01)

[2] 支家强,赵靖,辛亚娟.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分析[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02)

作者简介:李静茹(198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研究生,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

上一篇:关于河道生态护岸技术应用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基于版清单计价规范下的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