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时间:2022-03-29 01:50:35

物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摘 要】物理教学活动应置于现实生活情景之中,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领略到物理世界的美妙,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借鉴一些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范例,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创设教学情景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课堂教学举例生活化,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练习设计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从生活到物理,又从物理到生活,学以致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 生活化 情景初探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85

物理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初中学生是以感性认识为主,他们缺的是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思考、研究和正确认识。如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这就要求物理教学活动应置于现实生活情景之中,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领略到物理世界的美妙,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以下是我把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创设教学情景生活化

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应用能力。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究,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我利用幻灯片播放这样一个动画:面对一块大石头,一个成年男子上前去推,推得满头大汗时,大石头却静止不动。于是我问学生:“怎么做才能搬动这块石头”?学生们展开剧烈讨论,有的同学说,多叫几个人来;有的同学说,用撬棒。最后意见一致认为应使用机械。这时我又播放了第二幅画面:一小孩利用杠杆轻轻松松撬起一块大石头。这样清楚演示了杠杆的原理、作用及运用,利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大人和小孩反差的现象的对比,杠杆的作用会铭记在学生的大脑中,并且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中完成,在愉悦中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可见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设计悬念,创设与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产生差异的情境,使学生疑惑,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也不失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如:纸遇到火燃烧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学了“汽化和液化”后,我提出问题:我们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把水烧开吗?学生议论开了:纸遇到火立即烧起来,不能用纸锅来烧水。这时候,我不急于解答,而是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后面想想做做“纸锅烧水”,然后说: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这个小实验好吗?学生来了兴致,齐声答“好”,个个睁大眼睛看。我用厚纸做了一个小纸锅,在小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了一会儿水就沸腾了,而纸锅不会燃烧。这现象出乎了学生们的意料之外,都想知道为什么?这样把生活现象带到物理中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最后,把物理现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引出,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欢乐。如在讲到液化现象和液体放热时,创设如下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一瓶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可口可乐瓶,取出后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马上用干毛巾擦,却不能擦干;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然后针对现象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设问,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索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乐在其中,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二、注重课堂教学举例生活化

第一,生活中五彩缤纷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大千世界,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将其转化为物理问题,走入课堂,使学生们更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如在学习“电荷”时,引导学生讨论: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使学生感到“电荷”并不陌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列举与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使学生觉得物理课并不神秘,从而消除紧张心理,迸发出浓郁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让物理教学更多地贴近生活。如:在学气压这个概念时,针对学生都有用吸管喝饮料的经验,我把饮料倒满两个玻璃容器,其中一个开口,另一个口密封,分别插好相同的吸管,然后让两位学生比赛,看谁先吸完。立刻,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了,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一样快。通过比赛发现,开口的容器饮料很快被吸完,而密封的怎么吸都无法吸完。对这一现象,学生脑里充满疑惑,求知欲被点燃。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两容器有何不同,讨论为什么开口的饮料容易吸出,封口的无法吸完。在同学们经过剧烈争论,也无法得到统一答案之后,我让另一同学到讲台,在一空杯上面放一硬纸片,轻压,将空杯倒置,这时,纸片掉下;然后将杯子倒满水,再把纸片放上,同样轻压,杯子倒置,这时,纸片不但不掉下,还能托住水。在学生一片惊讶声中,教师指出,以上现象都跟空气有关,即“大气压强”引起的。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三、注重练习设计生活化

凡是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学以致用。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时,如果设计这样一道题:一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多少,电阻是多少,求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这虽然能起到巩固欧姆定律的作用,但是跟学生生活完全脱离,学生感觉就是做练习。如果改成: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千欧,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你使用这支试电笔时流过你身体的电流是多少?有危险吗?这样的题目与其说是做作业,不如说是在解决生活的一个问题,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经这一改变让学生感到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解决了一个生活中悬而未知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们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社会、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吸引他们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

综合上述,物理教学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景中挖掘物理内容,使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探究的能动性,让物理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物理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探索之中,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简析高中地理课堂的研究式学习 下一篇:浅析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