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成就每一个学生

时间:2022-03-29 07:51:31

让教育成就每一个学生

摘 要:本文提倡对每个学生都要根据他们的个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要让学生感觉到班级就像个大家庭一样温暖,对待差生也不能放弃,要一点一滴地帮助他们进步,还要保持和学生家长良好的沟通,让学生们有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氛围。

关键词:学生个性;人格;班集体;学习动力

按照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来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作为“正效应”的激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具有科学性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时候教育者嫌恶学生而导致他们出现情感痛苦、精神压力和智力衰退,产生了“负效应”。再则,教师往往将期望寄托于部分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这就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要成就每个学生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孩子。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要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有了健全的人格,为人处世才会通达方正,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了困难,才能平稳地去克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我认为可以多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展现自己的长处,树立基本的自信心。校运会上的竞技比赛,让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博得了同学的注意;校园艺术节上的才艺表演,让善于表演的孩子品尝到了为班级争光的荣誉;各种学科竞赛中的奖励,给学习上各有所长的孩子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动力。总之,教育是欣赏的艺术,不以偏颇单一的眼光定位每个学生,就会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找到培养他们的突破口。

二、尽量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组建一个班集体,学生的心都向着这个班集体,这个班集体才会越来越好,而班集体日趋完善,会正面影响每一个学生。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心”最关键。所以,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他们对这个集体有用,集体离不开他们,集体的每一次发展都与他们有关。这就需要班主任经常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如,每一轮的周一升旗仪式,让没参与过的学生去参加,让他们意识到在如此庄严神圣的时刻,他们是主角。再如,每周的班会总结,都要表扬在纪律、卫生和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让其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的亮点;每一期的板报展示,都给各个学科的优秀习作留下位置,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教育其他学生,促使全班同学都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

三、培优不忘补差

虽然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这种现象,即好学生和差学生都最容易先让老师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也最让老师们费心,但久而久之,老师们的情感容易偏向于好学生,对差生产生放弃的念头。殊不知,对于差生,老师不能一味地严格要求他们,反而更要持之以恒地去关注,关注他们每一方面的进步,才能坚定他们与缺点战斗的信念。对每个孩子我们都必须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放弃一个差生就会产生更多的差生,差生的队伍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壮大。所以,与其死守统一标准要求全班的学生,不如将学生分成各个层次,对他们从听课、做作业到小测验、大考试,都定下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管理。这样做,既缓和了师生矛盾,也容易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心里温暖,感到老师对他们人性化的教育和培养,自己也就不会厌学和自暴自弃,始终跟紧老师的步伐。

四、保持通畅的家校联系

如假期里每位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业余时间学生的娱乐内容和兴趣爱好,他们所结交的朋友圈子等。只要不触及学生和家长的隐私,多关心学生的内心,学生和家长也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真诚的支持、配合。学生和家长都有自尊心,用正确的态度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情感沟通,才能营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成长和成才。

孩子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不妨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多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找寻他们做得好的一面,激发他们的生活斗志,从而带动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是只跟学生谈学习就能奏效的,更不是靠老师们一己之力和一厢情愿就能完成的。全面地去做工作,才能收到实效,才能最大限度地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潜质。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实验中学)

上一篇:一路阳光 第6期 下一篇:新课标下班主任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