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3-29 02:06:09

浅析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作者简介:梁冬冬(1983.2-),女,汉族。籍贯: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文学院2012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在我国,虽然生命教育的理念自传入之初就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生命教育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的庞大的社会工程。决定生命教育能否取得满意效果的坚强后盾则是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和谐优美的学校环境和良好和睦的家庭生活。学校在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播生命教育最好的途径是在各级学校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但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理念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条件还相对匮乏,暂时处于生命教育的起步探索阶段,所以就目前情况看来,借助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是最佳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成为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有效改变陈旧的漠视生命、扼杀个性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新氛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勾画出富有生命关怀要素的语文课堂,这就需要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这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生命的独特性,人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遵循生活的本质勇敢地面对人生,滋养灵魂,找寻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总的概括说来就是在直视生命的前提下,遵照生命的本意,提升生命的质量。

(一)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的价值追求

从整体上说,生命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生命教育只是一种教育形式,在现阶段还不是一门课程。想要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就要在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渗透。作为所有教学科目中最基础的语文教育,处处充满着生命的因素。在语文课堂大量习得的经典作品中,无论是主人公还是作者,他们健康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感染熏陶着学生。而身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则是一个个涌动着生命活力的个体。通过练就优美的语言和优秀的语文文化内涵,使学生发现自然的美,生命的美,让学生感恩拥有生命的幸运和幸福,使他们懂得更为骄傲的事是让生命能变得更有意义,这就彰显了语文教学之所以具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条件的得天独厚性。

遗传、环境、教育是三个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因素。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又在三个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学科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是由专职教师在一段段的集中时间内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和基本生存技能的同时培养今后走向社会面临挫折困难的解决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了解生命、探求生命的意义

任何生命只能占据自然历史长河中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自诞生时日起就时刻面临纷至沓来的各种风险。所以说任何生命都是短暂、渺小、脆弱的。

列宁曾说过,人没有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培养学生博大深沉的情怀,调动积极向上的情感,摆脱金钱欲望的束缚进而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推动学生去主动关心他人,承担起家庭、社会赋予的责任,在奋发图强的过程中升华人格,陶冶心灵是生命的重要任务。

(三)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形容生命历经大自然万里挑一的筛选绝不为过,试想一下,如果光秃秃的大地没有一丝绿色植物,湛蓝的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我们的生活是否也就没有了一线生机,诗情画意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说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妙而预先设计好的,它们凝聚着自然的精华,成为不可替代的作品,汇聚成人类源远流长的生命历史。正因如此,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夺去生命的权利。同样,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凝聚着方父母的心血和呵护。因此,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把生命当儿戏的行为是罪恶而残忍的。世界因为无数个独一无二的生命而生机勃勃精彩无比,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应该为能拥有这样的生命而心生敬畏,倍加珍惜,欣赏善待它的同时享受生命成长带给我们的快乐。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神圣的生命,珍惜是善,破坏是恶。真正有道德的人会遵守这个规范,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四)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充满机遇和挑战,命运对于每个人来讲,顺利是眷顾,是充满信心迎接未知挑战的动力之源;不幸是历练,是不屈品质和坚韧个性的培养途径。童年时期的生命,父母的呵护和照顾使我们无忧无虑,自然的无穷奥秘激起我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求;青年时期的生命,踌躇满志的理想,友情爱情的美好,滋润着生命的生机勃勃;中年的生命因为成家立业的满足而幸福温馨;晚年的生命因天伦之乐颐养天年而平静祥和。不同的生命阶段,幸福带给我们的感觉不尽相同,但人的一生,幸福与苦难相伴终身,构成生命必不可少的部分。快乐的价值因为痛苦而得以体现;成功的喜悦因为曾经的挫败而更加珍贵……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绽放因残缺而显得更加完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五)让学生获得快乐

教育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人始终都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价值。教育活动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生成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应该思考当一批有着高智商、高学历却对周遭一切生命、情感漠不关心的个体出现在我们身边时,我们的教育缺失的到底是什么?缺乏的是对生命主体的关注,使教育违背了“为人”的初衷而走向了“人为”的道路。生命教育的提出正是对这种迷失教育主体的错误思想的批判和反思。

教育的主体责任还有基于对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负责的基础之上的社会责任。所以生命教育的倡导和实施必须落实在现实教育中,尤其是语文教学实际中。让学生在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就理解生命,尊重、敬畏生命,对人生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初期设计和规划,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展示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