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知世界

时间:2022-03-29 01:07:50

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知世界

小学科学课,涵盖了生命,运动,变化和宇宙的全面解释与探索。它就像一把钥匙,为小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认知生命和善于观察事物的门。

学校的科学教材,就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它又不仅仅是读物。实验是科学的灵魂。或者说,课本可以不看,结论可以不学,但实验不能不做!在实际教学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实验会占去课堂大部分时间,实验过程会有偏差,甚至出现相反结果;实验材料不易准备齐全,造成实验不能进行;实验时学生协调能力不足,争论易变为吵闹……。最终与课堂计划背道而驰,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在科学教学三年中,我反复研读教材教参,每一个实验都亲自做过两遍以上。发现只要合理安排实验方式 ,充分改善实验素材,是可以达到完美实验教学效果的。

我把实验方式主要分为三种:

学生分组实验;2、教师演示实验:3、课后自由实验。再辅以实验竞赛,调整改善实验材料。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水和空气〉单元的“测量水的多少”一课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量筒的知识。我课前问过数学老师,要四年级下册〈升与毫升〉才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课堂上,我先请学生拿出自己喝水的杯子,请学生自己选取其中几个盛有水的杯子放在讲台上。然后请他们判断:哪杯水最多?哪杯水最少?

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一目了然的找到最多与最少的两杯水。我拿走后,再提同样的问题:现在,哪杯水最多?哪杯水最少?

最后剩下的四杯水看不出来了。学生们开始争论〈严格的说,是争吵〉。我喊停:怎么办?到底你们谁对?

学生是有主意的:都倒在一起〈用同一个杯子来比〉;用***和**的杯子比就可以〈用一样大的杯子进行比较〉;称一称〈比重量〉……

我帮助他们一一说清楚,讲明白。再请想出方法的同学自己找助手上台操作。

最后,我告诉他们:老师还有更简单方便的方法呢!出示量筒、量杯。简单讲解后,示范规范的称量和读数方法,再请学生测量自己杯中水的体积。

学生熟悉后,我提问:体重称测什么?学生说是重量。单位是――斤;

钟表有什么用?看时间。单位是――分,秒。

我板书:量筒,测液体体积的工具。单位毫升,升。

课,我问:这把尺子是测什么的?学生答:长度

单位是――厘米。

量筒呢?有学生答:重量。

〈概念混淆了。正常。要纠正得以后不会弄错啊!〉

我说:哦,原来,***同学想知道自己有多重,就把自己塞进了量筒……

全班大笑。他自己也笑了。有同学说,是测体积的!

我及时总结提醒: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处,用错地方会闹笑话。再读读上节课的笔记吧!

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学校搬迁到板房教学。在教学时,我向体育老师借用羽毛球网的两根支架,找了两个篮球、固定两根支架分开一定距离,在一条直线上.再把篮球放在支架顶部.球是圆的,老是掉下来,有老师帮忙找来两个一次性纸杯安放在支架顶部,再把篮球放上去,篮球很稳当。

我在操场另一端划了一个圆,代表地球.分别在"地球"两端,两极标上ABCD四个点,告诉学生,前面的篮球是1号星,后面的篮球是2号星。让学生绕圆逆时针缓缓转动,每到达一个点就画下两星相对变化。

这个实验效果明显,不同位置两“星”相对位置会有明显变化,学生从直观经验,认知了"视差"。

在搬入新校区后,很多配置都未到位。在给四年级讲解中耳鼓膜会感应空气的振动而发生振动时,我八学生的玩具气球套在一口水杯上(杯口不要太小,气球绷不开,效果会不明显:杯口也不宜过大,否则气球容易破),把一小块纸撕碎。准备好后,我请一位男生拿出早餐用的不锈钢饭盒,在气球膜上方用不锈钢勺使劲敲打。请其余同学近前观察,他们惊呼:嘿!碎纸屑跳得好厉害!像蹦蹦床!振动的还挺快!其他学生纷纷手舞足蹈,跃跃欲试。有的学生竟在书包里东翻西找,自己照猫画虎的做开了……一时间,教室里好不热闹!

最后补充一点。“横向联合,知识衔接”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轻松学习新知识。利用数学的已有概念和语文的修正词句教学,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知识。

这一方法还可以扩展。体育课的足球与空气有关;做操与“我们的身体”骨骼,关节,肌肉心脏等有关;思品课会涉及地理,生命的知识……

让学生在动手做的实验过程中经历失败,学会思考,探求真理。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是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会充满创造和活力!

【作者单位:广元市821中学 四川】

上一篇:倾听 欣赏 赞美 下一篇: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