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2-03-28 10:19:13

浅析互联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2

摘要:20世纪70、8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开始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一种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其丰富和复杂的特征对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主要以在当今因特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对世界经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的冲击进而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为中心进行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关系影响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产生的全球性问题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互联网作用下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均产生影响,同时也使国际关系及其研究领域受到了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20世纪末人类社会的一个重点创新发展,即是因特网(INTERNET)的问世。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1968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的一个研究项目,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因特网的真正起点是在1986年建成的美国科学基金网NSFNET,迅速发展的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过去10年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它不同于以往媒体的特性,给当今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成为了20世纪岁伟大的发明,他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对当前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以其独特的特征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使人类的历史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而其主要有几下几个基本特征。

1.互联网非中心化和国际性。互联网连接了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它在世界范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同样的信息,给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畅通无阻的渠道和空间,人们不再受地域和国界的限制而去共享相同的信息。世界在互联网的连接下更加凸显国际性。

2.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相对平等性。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没有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人们不必受到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可以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只需一个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你就可以徜徉在网络的海洋里,去享受不受时空阻隔的网上冲浪。另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网络世界里,不分阶级、层次,人人平等,信息共享。利用网络相互交流的人们之间也是平等的。

3.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互联网不仅可以传输文字、画面和图像,还可以集广播、电视、报纸有点与一身通过实时传播声音来实现移动通讯与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电子邮件、多媒体以及文件传输等服务。

4.传播双向性。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信息的交流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的接受与的关系,而是互动的。信息的发出者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电子邮件以等方式想其他网民传播信息。网民不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受众,还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

5.隐蔽性。互联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用户个人的信息安全, 因此互联网交流的重要特点是隐蔽性强, 网民之间的交流都通过互联网这一特殊介质得以开展, 所以整个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更像是一个无政府社会。人们可以利用虚拟的身份进行交流,就像网络流传的一句话:“你不知道电脑那端坐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二、互联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以及外交等多个领域,同时互联网对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权威、民族意识、地域分界、国家势必产生强大的冲击,也相应地将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影响。

(一)互联网的发展扩大了国际竞争的领域

在传统的国际关系中,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是拥有丰富资源、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工业基础的民族国家。而如何抢占资源、扩大生存的空间和占领世界市场则是各个国家竞争和追逐的目标,也是世界战争和冲突的原因。但是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标准发生变化。信息量获取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新标准,信息优势直接决定了综合国际的竞争。互联网自由的获取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现代科学知识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大量信息的思考与提炼的基础上,只有及时、准确的掌握信息,才能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国家战略决策。如何获得和利用信息,信息掌握在谁的手里已经成为了国内和国际冲突的重要问题之一。互联网与互联网技术成为各国发展综合国力的占有战略资源,争夺信息市场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有一个新的领域。

(二)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

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传播手段多样性使得其在信息传播方面拥有巨大的渗透力,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对其他国家的主旋律进行文化输出和文化渗透,对其他国家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西方国家在互联网技术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宣传本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在互联网条件下,政府不能再像以前对广播、电视和报纸那样运用行政手段来进行信息传播,进而达到管制人们思想、排斥他国政治文化的目的。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提供给世界人们大量的关于世界政治动态以的看法,宣传本国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以及政治理念等意识形态,这样对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与政治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和侵蚀,加速其和平演变进程。处于各自领域垄断行业地位的英美大众文化与英美新闻界,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如美国的ABC、PBS、CNN等 广播公司都已经上网开通了新闻。互联网上的报纸大部分都是美国报纸。在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美国用户占据世界首位。超过80的网上的信息源被美国文化占据,美式英语成为互联网的通用语言, 85以上的网站使用英文,互联网传播的大部分都是美国和西方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侵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会愈演愈烈。面对来势汹汹的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蚀,其他国家如何保护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维持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成为了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三)互联网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与日本、西欧的实力对比曾一度拉近,几乎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着手于高科技的研发,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下,一举成为世界霸主,与欧洲和日本拉开的距离。由于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开始出现新的标尺。信息技术的与信息量获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发达国家同过本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会对广大的经济部门形成积极的互动作用,这样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20世纪末,美国公司就计算机与网络建设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万亿美元,仅1999年就达到了5100亿美元,占全部企业投资的40以上,而非洲的网民仅仅占不到世界的1,在世界最贫穷的非洲南部,仅有0.3的人们才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是与互联网连接程度最低的地区。虽然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提出并有步骤地实施信息网络建设计划,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讲,则限于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情况,很难作出有力回应。互联网的发展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被“边缘化”的状况。信息的贫富差距,在未来的互联网世界里不仅不会缩小,还有最大的趋势,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也会日益加剧。

(四)国家安全的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重点

在互联网产生以前,军事安全与政治安全是一个国际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了国家安全中最突出与最核心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连接对其进行系统的破坏以及信息的窃取。美国国家安全局研制出的固化病毒芯片,运用到出口设备中,对设备进行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激活病毒,已达到对对计算机和信息的窃取和破坏,对军事系统和信息网络造成沉重打击。海湾战争前,荷兰黑客通过互联网进入了美国军方网络,横扫了美军的34个军事计算机站点,窃取了美国的军事秘密以及重要情报。时候美国军方说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类的机密文件放在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中存在的巨大危险。互联网同时也被恐怖组织所利用,进行恐怖活动。利用互联网与黑客对计算机网络发起袭击。美国与英国的国防部机密重地包括核武器在内的计算机系统都曾被网络黑客进入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斯里兰卡泰米尔游击队曾在1997年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对其某国大使馆进行破坏,一度导致其使馆工作瘫痪。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因素。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不被侵犯,也是对国家信息疆界安全的捍卫。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成为了国家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信息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于国际社会之外而存在,互联网的发展已无法抵挡。互联网的出现给国际关系带来的新景观。这种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强有力的社会信息系统,在国际社会中将发挥什么性质的作用,会有多大影响,是我们所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如何使用并管理互联网,使其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也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国际关系领域而面对互联网势不可挡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冲击,如何保持本国政治独立和文化独特性,并抓住网络发展的机遇,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岳、朱懂东:《因特网平台上的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互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9期。

[2] 张桂珍:《国际关系中的传媒透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 李福兴:《因特网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2001(2) ,66。

[4] 丁斗:《互联网中的国际政治权力》, 《国际经济评论》兀旧年一期。

[5] 蔡拓:《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徐腾(1984-)男,汉族,河南周口市人。现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国家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

上一篇:试论电视节目的编排技巧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