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玉壶的造型设计与雕刻技术

时间:2022-03-28 08:23:53

海派玉壶的造型设计与雕刻技术

玉不琢不成器,能称之为“玉器”必定是经过千工万琢的一件作品。在古今玉器中,玉石质地、工艺造型,艺术性及文史价值为评判作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海派玉雕,以炉瓶为第一,其造型设计与雕刻技术,十分考究。炉瓶玉器主要有:炉、薰、鼎、豆、盘、爵、瓶、尊等类型。玉壶是炉瓶玉器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海派玉雕的发展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当下玉雕艺术中有很强的影响力。海派玉雕的真正贡献在于“海纳”和“精作”。它的“海纳”包容万象——书法、雕塑、石刻、民间艺术,当代抽象艺术,吸取精华进行再创作,赋予玉雕更多的文化内涵。“精作”,不必多说,从一件件作品中就显然而得。朴实无华的玉,经过艺术家的雕琢,其工艺的精美,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炉瓶器皿类是海派玉雕最具标志性的创作。海派风格的炉瓶器皿以稳重典雅的造型、古朴精美的纹饰、富有浓厚的青铜器趣味,在中国玉雕行业中享有盛誉。海派玉雕相对“京派”,“扬帮”和“苏帮”而言,以精雕细琢著称。作品细腻,内涵深厚见长,尤其在思想,价值、审美、情趣上“海纳”得更多。在题材的传承,转化、创新上极其丰富;在工艺的发扬、理解,运用上更加出神入化。

海派玉壶的造型设计

作为玉壶这一类非常立体的玉雕,造型的设计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海派玉壶在造型设计上以规矩,对称,端庄享誉海内外。

在选料上,由于玉壶是玉器中的大器,对于玉材选料十分讲究。首先,玉材必须细腻,才可用来精雕细琢。第二,玉料必须足够大,因为玉够大才够充足,玉壶上的壶盖、壶身或者是链条等必须是同一块玉料上取出,保证玉色的一致性。第三,玉料必须保证没有瑕疵裂纹。符合以上三个基本条件的才能用来制作玉壶作品。

目前海派玉壶在造型上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早期,玉壶的造型主要借鉴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中的造型以及演绎远古时期一些石器,彩陶形状变化而来。这些器皿原先均系先民们用来祭天地神灵所用,其吉祥含意厚重。博物馆的青铜器是早期玉壶设计者最好的临摹对象。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年代,产出的器物,反而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再也无法超越的。

第二类玉壶的造型来自于生活中大自然的赐予,比如瓜果,竹子,鱼虫……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最能代表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以造化为师。这种造型带有一些浮雕,半浮雕装饰,主要是将自然形态变化而来的造型。比如竹编壶,半月壶。另外,是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雕镂的手法,将自然形态变化为造型的部件,如壶的嘴、把。

第三类是玉壶造型中非常有名的因材施艺。玉料越来越匮乏,一块能做玉壶的料更是少之又少。在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原材料的形状,它能具备做什么东西,其次,所谓瑜不掩瑕,再好的玉料,都会有天生生长出的纹路,瑕疵。在做造型的时候,玉雕设计者会根据玉石的天然形状,色泽,纹路和质地,尽可能地把料中脏劣的部分去掉,取其最精粹的部分。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艺。玉壶雕刻与普通雕塑不同,雕塑可以尽情发挥,但玉,实在是太宝贵了。必须要求玉雕设计者善于识料,用料,对各种玉的性能,质地,硬度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要有非常强的造型功底,以及精准的眼力。

第四类是现代玉壶的主要造型风格,抽象造型。为了满足现代市场需求,艺术家吸收了先人的智慧,化古为今,融合海派文化,海纳百川;结合现代设计,简约流畅。越来越多有新意,具有时代感的作品顺势而生。

海派玉壶的雕刻技术

在一件完整的作品中,如果说整体造型是基础,那雕刻装饰则是起着加强形态的美感,画龙点睛的作用。玉雕器皿要根据造型的特点来考虑其装饰的适应,做到造型和装饰风格互相结合,协调统一。也可以在造型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多种装饰方案,变换装饰纹样来产生新效果。海派玉壶追求通理,得趣。理指的是实用,好用,经用,体现在玉壶容积大小,高矮,壶嘴的曲折设计上,这是造型方面的,而趣,就是指趣味,雅趣,情趣,机趟,这往往就是要通过雕刻技术来实现。

海派玉壶一般线条简单流畅,看着非常舒服,有的时候,差一根线的距离,就会让整体感觉有所偏差。在制作过程中,要运用圆雕,浮雕、镂空等装饰技巧,有时还得于浮雕中辅之以阴刻、阳刻、线刻等工艺;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有足够的眼力,而且对造型、平面、弧面的处理游刃有余,真正做到眼、手、工结合,该挺的线条横平竖直,该抛的线条规矩对称,有弧度、有张力。所以艺术家们经常说,越是简单的,对称的,规矩的,做起来越复杂。在雕刻之前,会做很多草图,最终画在玉上,反复斟酌,直到成竹于胸,才进行后面的琢玉。

琢玉设计师对有灵气的玉石原料,视为奇珍异宝,绞尽脑汁地进行构思。对章法、布局,装饰等均做巧妙安排,在艺术上做到“小中见大”,有的玉壶尺寸可以小到只有手掌的四分之一大,但雕刻效果丝毫不会受到影响,一壶一世界,壶虽小,但就连壶嘴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越小越精;在纹样装饰上讲究“反瑕为瑜”或“以瑜掩瑕”,所谓瑜不掩瑕,就算一些极佳的玉料,也不可避免的会有瑕疵,如何利用这些瑕疵,加以雕刻,让瑕疵融入到图案中,这全靠设计师的巧思了;在俏色处理上追求“俏、巧、绝”,以达“锦上添花”之功效。把玉的自然质地,外部造型和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统一在完整的艺术形象之中。

一把“理”,“趣”兼备的玉壶,才能具有实用与收藏的双重价值,是每个玉雕设计师所追求和期待的。

海派玉壶的春天

玉雕玉壶类在中国虽然历史很久远,很多诗歌都有记载。但在现在,海派玉壶并没有很广泛地被认知,市场上玉壶类明显低于玉牌把件的关注度。其实就成本来说,玉壶类的创作成本高于玉牌,对材料的选择极为苛刻,不是所有的玉料都适合做玉壶,必须细腻,必须够大,瑕疵裂纹也要少,制作玉壶的琢玉师,必须是全才,从进料,看料,设计,雕刻,不仅要懂,更要精通。这无形中添加了许多人力,智力的成本,中国玉雕市场重新起步不到10年,其价值还未完全受到收藏家们的关注。

上海是海派玉雕的发源地,在上海独特的文化氛围中,玉雕大师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大量吸收北派、扬派以及书画雕塑等东西方文化艺术中的优秀元素,在20世纪下半叶,海派炉瓶曾有鼎盛之期,“炉瓶宗师”孙天仪,“三绝艺人”魏正荣、“南玉一怪”刘纪松、“传承创新者”周寿海,使海派炉瓶成为海派玉雕最具标志性的创作。

海派炉瓶在当今社会,与当时的鼎盛时期相差甚远,是否可以传承创新,是海派炉瓶发展的关键。玉壶作为炉瓶玉器类比较显著的代表,担负着复兴海派炉瓶文化的使命。

上一篇:工艺美术研究的艺术人类学转向 下一篇:古朴典雅的陆慕蟋蟀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