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与保护创新策略

时间:2022-03-28 07:20:10

探讨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与保护创新策略

摘要: 专利权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发挥专利权作用的前提是建立起恰当的专利管理模式与专利保护创新策略。本文针对当前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专利全过程管理模式以及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专利保护创新策略。

Abstract: Pat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angible asset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he premise which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can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the patent is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patent management mode and patent protection innovation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atent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model and patent protection innovation strategi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ctual situation.

关键词: 专利;全过程管理;保护;创新;策略

Key words: patent;whole process management;protection;innov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158-02

0 引言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具体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全面开展,各行业对科技创新工作日益重视起来,现今企事业单位拥有的专利数量增幅显著。作为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专利”的管理与保护创新策略,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日益重视的管理内容。本文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专利工作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种专利全过程管理模式,同时提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三条专利保护创新策略。

1 专利全过程管理

1.1 专利管理部门的设置 现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在开展专利管理工作,可是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立单独的专利管理部门的却相对较少。但是,做好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是设立专利管理部门,同时配备既懂得专业技术又知晓专利法律的专职专利管理人员。由该专利管理部门制定、完善及落实专利管理制度,有序进行专利申请布局、专利授权、专利保护、专利利用、专利奖励等工作,从而更好地体现企事业单位技术水平,更有利于企事业单位技术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1.2 专利全过程管理 结合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开发工作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一种专利全过程管理模式。该专利全过程管理模式,就是将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事业单位科研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依次分为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关键技术研发阶段和项目推广应用阶段四个阶段,具体解释如下:

1.2.1 项目立项阶段: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立项确定前,就应当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技术实力的特点与内容,先期进行全面的专利情况调研,对项目涉及技术领域内的国内外专利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专利技术现状,专利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深入开展项目可行性分析;同时还需要对项目可能形成的专利及专利的转移、转化前景进行预测,为进一步明确项目技术研发目标提供参考信息。

1.2.2 项目实施阶段: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实施工作一般需要持续很长时期,在此阶段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专利管理工作,一个方面应当确定项目申请专利策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定期开展专利申请工作,及时对科技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避免在项目接近结束时集中大批量申请专利;另一个方面,应当跟踪同期国内外技术研发进展与专利信息,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情况,定期项目专利跟踪预警报告。

1.2.3 关键技术研发阶段:企事业单位的关键技术研发工作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对此在专利管理工作也要做好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全面分析国内已有专利申请的技术保护内容,深入剖析他人(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专利,明确关键技术攻关所面临的专利障碍,从而规避专利风险;另一方面,跟踪分析国内外最新专利信息,从最新的专利信息中研究分析出技术研究热点、技术发展趋势,从而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研发启示。

1.2.4 项目推广应用阶段: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结束后,相关专利申请工作已经完成,此时重点应当对项目产生的专利进行应用前景分析和创造性评估,提出日后专利实施、转移、转化等目标方向,力求让专利权这种无形资产为企事业单位带来价值可观的经济效益。

1.3 高质量专利的形成 企事业单位的专利全过程管理做好的关键在于企业拥有高质量的专利。值得注意的是,企事业单位针对科研项目产生的技术成果不应当仅申请一项专利,而是尽可能多地申请专利。因为一项专利保护的技术内容十分有限,竞争对手稍作改动即可绕过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形成不侵犯专利权的新专利技术。而通过多项专利保护的技术,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强大的专利保护网,竞争对手想要绕过专利保护网,规避专利侵权,则十分困难。

另外,现今企事业单位申请专利往往全权委托专利机构。专利机构内的专利人是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专业人士,对于他们的专利撰写工作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专利撰写工作仅是高质量的专利产生的一个因素,高质量的专利更离不开专利技术本身的创造性挖掘,而挖掘专利的创造性是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与专利管理人员共同的工作,深入沟通与交流,做好技术创新点的判断与挖掘,使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全面的专利保护。

2 专利保护创新策略

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适合自身的专利保护创新策略,笔者认为比较重要并且容易实施的策略有如下三条策略:

2.1 采取专利跟踪策略

专利是获取世界最新技术信息的重要源泉,专利技术往往代表技术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向,谁能越早掌握这些专利技术,谁就会在未来的技术竞争和经济竞争中拔得头筹。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定期跟踪世界专利信息的相关策略,及时分析掌握世界专利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将获取的专利信息及时或上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有效采取专利跟踪策略,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待开发的技术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弯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时间。

2.2 充分借鉴利用他人专利策略

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对专利的两个重要特性“时间性”和“地域性”有充分的认识。时间性,是指专利权只在一定期限内有效,期限届满后专利权就不在存在,它所保护的发明创造就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地域性,是指一个国家授予的专利权只在授予国的本国有效,对其它国家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每个国家所授予的专利权,其效力是互相独立的。因此,根据专利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制定充分借鉴利用他人专利策略,对于那些仅仅在外国申请专利、而未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专利技术,属于现有公知技术,中国企事业单位完全可以无偿借鉴使用。同时,对于那些虽然在中国申请了专利,可是由于专利保护期限届、专利被驳回或者其他原因专利被视为撤回的无效专利技术,同样可以无偿充分借鉴利用,其不存在侵犯专利权的问题。总之,做好充分借鉴利用他人专利技术策略,对企事业单位而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专利管理循序渐进策略

对于有些企事业单位而言,专利管理工作还刚刚开始,与技术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相比,专利管理工作差距十分大。因此,这些企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种专利管理循序渐进策略,具体如图2所示,分阶段开展专利管理工作。在起步阶段,企事业单位应当先明确专利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专利管理人员,重点加强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专利培训,使企事业单位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在发展阶段,企业事业单位的专利管理者应当注重提升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运用专利策略指导专利工作,形成专利维权的能力。在成熟阶段,企事业单位一定要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娴熟经营专利的能力,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做好专利实施、转移、转化等工作,让专利权这种无形资产为企事业单位带来价值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企事业单位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日益重视,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工作的成熟稳健发展,专利管理工作与保护创新策略将会增加更多的要求与内容,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位企事业单位的专利管理人员都应当积极思考,不断的开拓进取,建立并完善适应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专利管理与保护创新策略,使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企事业单位谋取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将是最重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莫丹,高安娜,李东斌,吕岩甲.拓展专利工作提升专利服务能力[C].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2010年.

[2]莫丹,高安娜,孙成林,王镭,游新锋.核专利情报调研方法[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2009年.

[3]曹勇,赵莉,李杨.基于开放式创新环境的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03.

上一篇:价值团队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设计研究 下一篇:天然气下游价格风险传导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