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体验 培养空间观念

时间:2022-03-28 12:57:51

关注学习体验 培养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44-0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搭建空间想象平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下面,我借助于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中《位置》一课浅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做法。

一、在自主探究中构建位置表象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经常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动手操作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片段一]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请根据“第2列、第3行”找到张亮同学的位置并圈起来,看一看,大家的位置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用数对(2,3)表示张亮的位置,想一想,数对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试着在表格中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

3.任选一列或一行同学,按顺序表示出他们的位置,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数一数、找一找、圈一圈、填一填、写一写等一系列活动中,明确了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学会快速找出所在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能通过一组数据发现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在反复地探究第几列、第几行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主动构建起竖排为列,横排为行,用列数和行数便可确定位置的表象。

探究题“任意选一列或一行同学,按顺序表示出他们的位置,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既是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检验,更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组相关联的数据,进一步感受到变与不变,从而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再反过来将数据对照图中物体的位置,明确同一行或同一列甚至可以是一斜行的数与形的对应关系。

二、在交流释疑中建立空间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片段二]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进行了学习,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

生1:我们组有一个疑问――如果我们看张亮的位置时,先数他在第3行,然后数出他所在的是列数是第2列,是不是就要写成(3,2)呢?

生2:我觉得好像不能这样表示,因为按我们刚才的表示方法,赵雪的位置是(4,3),如果像你们这样看的话,她就是第3行第4列,表示成(3,4),不就跟王艳的位置是一样的了吗?那(3,4)到底是第3列第4行?还是第3行第4列?就分不清了。

师:一个位置对应着一个数对,不同的位置就应该对应不同的数对。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正是为了避免出现混乱,所以数学家们就形成了一个规定: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前一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列数,后一个数字表示所在的行数。板书:(列数,行数)

生3:所以我们从李小冬(2,1)、孙芳(2,2)、张亮(2,3)就看出这三个同学是在同一列,因为他们的数对中第一个数字都表示所在的列数。

生4:那我们如果看到数对中后一个数字相同,就知道他们是在同一行。因为数对中第二个数字表示的是行数。

合作交流,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程度,也能发现学习中暴露的问题,更能实现生与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较量。对于这种确定物置的方法,为什么要先观察列、后观察行?可不可以先行后列?列数是不是必须从左往右数?可不可以从右往左数?……种种疑问可能存在于部分学生心中。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质疑、分析、讨论、争辩,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才能得到解释。通过这样的交流汇报,学生会在大脑中逐渐构建起纵横交错的平面图模型,在建立位置表象的同时也发展了方向感。

三、在巩固拓展中发展空间思维

空间观念的形成,不能将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知觉上,而应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想象过程和再现过程。

[片段三]

1.找一找

我指你写:一位同学到座位图上指学生,另一位同学用数对写出所指同学的位置;

我写你找:一位同学用数对写某个学生的位置,另一位同学到图上找对应的学生。

2.想一想

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后,教师出示二堂小学、中学校园建筑分布图。想一想:二堂小学和中学各栋建筑之间的方位关系是怎样的?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围棋、列车座位、经纬度坐标等。)

在巩固拓展环节,教师再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发展学生的想象,并以二堂小学、中学校园建筑分布图为素材,训练学生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引导学生通过看分布图中的建筑想象二堂小学和中学的空间位置,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空间的转换。最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对应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激励学生善于发现、思考、探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

上一篇: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探究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卢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