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时间:2022-03-28 12:35:52

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该门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用传统的“你教我练”的死板方法进行授课,而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强、喜欢创新的特点,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的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实践、求知,并在探索、实践、求知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要想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学科,必须打好基础,首先要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必须先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兴趣。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去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积极性和兴趣呢,我根据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以趣味为基础有效整合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后续的深入发展。

计算机教材的章节顺序通常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Word、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幻灯片、多媒体软件应用。这样的顺序安排,对一个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许是比较合理的顺序,但是对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他们往往学习会出现困难。

如果按顺序按部就班地教学,一开篇就讲解陌生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如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应用、分类、系统组成、进制等概念和内容,结果往往会是教师辛辛苦苦地讲了几周之后,学生却一头雾水,没学到多少东西,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收效。教师这样把大篇幅的计算机发展史、概念、新名词抛给学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恐惧感,引起他们对所学的计算机课程的反感,逐步失去本来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整合教材后,教师可以先从Word 入门,因为它生动、直观、感性,只要学生会打字,很容易入门并学精通。在Word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接触到的硬件、软件都有意识地提出来并加以强调,由于学生要存储自己建立的文件,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创建文件、文件夹等。有了Word学习的兴趣,学生再返回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时,就容易多了。同时,学生在学习Word时遇到了录入速度慢、指法不正确的问题,因而在后边的指法教学和录入中,学生就会有更清晰的目的和学习的动力,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重视任务教学法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没耐心听课,往往会出现教师讲得很好,学生却在下面备受煎熬,听进去的知识不多。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的原理。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每次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小实验,并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先让学生练习,然后再做总结。比如学生学习Word 排版时候,学到“文字的格式化”,教师可以先给出排版效果,让学生模仿排版,在遇到不会的知识时,学生会主动看书上的讲解或问老师,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好奇、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个性特征。

三、要多根据生活情境设计教学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以及生活中实际用到的知识给予优先注意和探索,并表现出积极的动力。如果学生如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深度。

教师在讲授 Word 的应用知识的时候,教学中用到的实例要尽量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能够引起她们的注意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情境进行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动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情景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和优势。

四、丰富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学好计算机的技能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安排于计算机知识相关的比赛,比如在学习文字录入时,进行打字比赛,在学习Word时进行电子报比赛、贺卡设计比赛等。比赛级别可以是小组的、有班级的或者有校级的。通过比赛,不仅能够大大强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而且调动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

五、学习成绩的考核要认真,并要及时激励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考试要严格要求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才会重视。在对待考试上,教师要做到:(1)认真命题,考点要全面。(2)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笔试和机试同时进行,可以设计期中考试成绩=笔试×40%+机试×60%,期末考试成绩=笔试×50%+机试×50%。(3)考等级证和期末考试合一,即在期末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最后结业成绩=平时×1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考证×10%。为了能得到较高的成绩,也为了能够获得一个全国承认的等级证书,很多学生都积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由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是教师出题,学生会更加重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时会格外尽力,由于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生活化较强的学科,并且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教师如果按传统的先讲后练的讲法,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打下坚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从而为他们后续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权威等.多媒体设计技术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吴群、张寒明.计算机应用基础情境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视频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人脸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