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

时间:2022-03-28 11:11:02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作者总结近几年来在教学中的经验,查阅相关资料,从导课、教学过程及结课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乐学情绪 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头疼,原因是这门学科不参加中考,是“豆芽科”,学生不爱学,更谈不上重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乐学情绪的培养。这样,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并发挥主动精神。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呢?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内容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是想办法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导入新课。如在学习合理膳食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食图片。食物种类丰富,因为我们的选择不同,所以我们所得到的营养也各不相同,那么你想知道当今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如何吗?怎样才能使自己吃得更好,身体更棒呢?在学习遗传学时提问:生男生女责任全在女方吗?激起他们对生物学的极大兴趣。在讲遗传病――色盲内容时,先引入故事介绍色盲是如何被发现的,然后告诉学生这种病只传男不传女。此言一出,顿时班里议论纷纷: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望着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教学过程灵活多变,保持学生的乐学情绪

2.1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叫直观教学法。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学能让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各种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显微镜使用时,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观察切片,此时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有关的知识上,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有关知识。在学习心脏时,直接出示心脏模型或挂图,如具备条件可让学生自己解剖观察猪心脏,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能较长时间保持乐学情绪。

2.2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生物学知识很多都是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并不陌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材中的“血管的种类”、“各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各种血管的血流速度”等知识点,只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与学生的需要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一般对此不感兴趣[1]。教师可把相关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随时有生命危险。你认为是哪种血管破裂了呢?如何止血呢?这样就会转化为学生关心的内容,从而产生乐学的情绪。

2.3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们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问题答对了老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就踊跃发言。学生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风。对于后进生,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老师的关心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得出正确答案。

3.课后不断探索,持续学生的乐学情绪

3.1设置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火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之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能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将乐学情绪持续到下一节课。

3.2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实验,让学生在玩乐中学知识。

初中学生天玩,不愿总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教师不妨投其所好,利用带学生出去“玩”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知识。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又可称为非正规学习,其间学生所进行的活动类型和活动频率会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生物科学不管是搞研究还是学知识都离不开实验与考察,只有深入实践,深入生活,研究成果才最具实践性,学到的知识也才最具记忆强化性。“百闻不如一见”,当学生见到了真的生物,观察到了活生生的生命现象,此时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冲击是最强的,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是最有效的。所以生物课不妨多开设野外活动课,比如进行环境检测、标本采集等,也可有组织地去参观一些水族馆、动植物园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知识。学习的乐趣莫过于此。

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应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我想学”。课堂激活,学生乐学,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成绩自然就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庆东,杨文清.活化教材 升华情感.生物学教学[J].2007.06.

[2]舒建红.教师情感: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07).

[3]李宗谊.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新收获――中学生物新课改教学实践探讨.贵州教育(半月刊),2006,(10).

上一篇:流行音乐融入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 下一篇:中职数控专业企业用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