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逆向迁移

时间:2022-08-29 12:41:47

刍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逆向迁移

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逆向迁移或负迁移。教师应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尽量引导正迁移,减少或杜绝逆向迁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一、知识逆向迁移的现象和原因

知识逆向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只进行简单的记忆,忽视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的逆向迁移的现象。

1.未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物理学中有许多相关联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本质属性,学生如果不加以理解和准确掌握,加之对相关的物理图景理解不透,就会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极易产生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逆向迁移。如静电场与重力场,电力线与磁力线,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质量与重量、动量与动能,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电压与电动势,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正功与负功,电场强度与电势,电场强度与点电荷电场强度,等等。

2.思维定势所致。

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去解决问题。这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如在条件不变的情境时,思维定势能使人迅速地从知识题库中提取已有知识和经验,迅速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效率。但如果学生的思维定势太强,且不注意新问题与旧问题之间的差异,则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造成知识和经验的逆向迁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解题中的许多失误,都是由不良的思维定势造成的。

二、防止逆向迁移的措施

1.把握理解的方向,构建知识网络,防止逆向迁移。

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在力、热、电、光、原各单元内,总可以找到一些中心概念,以此为支撑进行放射,形成网络,不仅便于记忆,而且便于在系统内对概念、规律进行升华。比如,以“电路”为中心辐射,就会形成以电路为中心,电路的描述、电路的能量、电路的链接、电路的定律、电路的实验等为分支与末梢的电路知识与方法网络。

2.运用对比分析,减少逆向迁移。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地防止逆向负迁移。例如:学完判定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后,会干扰学过的判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磁场力方向的左手定则的正确运用。这时我就及时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两个定则中,磁感线都垂直穿入手心,拇指分别指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所受磁场力方向,四指均指电流方向。通过对比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习方法,有效地避免了逆向迁移的发生。

3.注重习题设计,克服逆向迁移。

学生初次接触到某个概念、规律有一个逐步学会的过程,如果把过难的题“一次到位”地摆在学生面前,甚至把经典的高考试题、综合试题放到学生面前,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害怕,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因此在习题的设计中应循序渐进、分层设计,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比如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基础闯关、能力提升、综合拓展试卷,错题过关试卷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梳理知识、形成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辨析,掌握物理规律。总之,教师要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提多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消除知识的逆向迁移。

4.重视讲评课,查漏补缺,减少逆向迁移。

讲评课教师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涉及的相关物理知识,挖掘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方程,等等。切忌满堂灌输式地面面俱到、蜻蜒点水式地简单肤浅,要针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进行精心设疑、点拨,耐心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时空,让学生悟深、悟透。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可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试题(包括错解)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以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5.重视非智力因素在迁移中的作用。

有的学生学习不好,绝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非智力问题,优越的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如果不及时教育,往往会成为学习迁移的阻力,没有学习动力的学习即使环境再好、智力再好也无济于事,家庭条件很好、智力也很好的学生学习迁移效果不好的例子很多,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渗透德育,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教育,克服怕艰苦思想,进行挫拆教育,等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困生要及时表扬,对优生要随时提醒。

综上所述,教师要注意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来减少知识逆向迁移的影响,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初探 下一篇: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