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不生气 等

时间:2022-03-28 11:01:34

要学会不生气

孙鸿宾(江苏)

人到老年“学会不生气”,是健康的良策。

“学会不生气”,要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遇到生活中贫穷富贵,荣辱耻愧,要有正确的看法。遇事要宽怀大量,要有容人的气度。拿得起、放得倒、想得开、看得破。不能鸡毛蒜皮,斤斤计较。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涵养。工作中要能上能下,容忍别人对你误解与讥讽,接受朋友之间批评和指责。这样,就会让你明目舒心,消除闷气。其实,生活在社会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你怎样去对待矛盾,去寻找处理矛盾的对策。一旦出现生气,首先需要去寻找快乐。只有学会自我心态调整,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排解怨气。

“学会不生气”,要靠自己去努力、去琢磨、去寻求。回忆过去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和亮点,展望未来的前途与光明,怨气就会远走高飞。人要活得轻松,玩得潇洒,过得幸福,实实在在地享受人生的快乐。其实,老年人拥有快乐的心境就是一种福分。好心情,不生气,是老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在社会飞快发展的今天,机遇与挑战时刻都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适应形势,才能面向美好未来。牢牢记住《消气歌》中几句话:“莫生气,要消气,气出病来谁人替,欲知百病生于气,劝君凡事莫生气,养生保健蓄元气,身体健康是福气。”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至于生气气了自己。

百练走为先

赖民二

步行似乎很平淡,其实不然。中医认为,双脚有60个穴位连接人体五腑六脏的12条经脉,其中有一半起于足部。足部的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联系,被称为“第二心脏”。所以保健需从脚练起是有道理的。我觉得步行对人的健康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步行时神情自若,眼观白云蓝天,身沐阳光春风,可以调养精神。二是步行运动能使筋骨强健,经络气血调畅。三是步行能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控制肥胖病的发生。四是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对年老体弱、脾胃功能差的人来说,步行锻炼尤其值得提倡。

我已年逾古稀,退休后虽身无大病,可小病时有发生。退休后第3年,我开始步行锻炼,每天步行两次,每次步行1小时左右。每分钟步行80~100步。几年下来,得益匪浅。我的步行锻炼方法可归纳为:肌肉放松,信步自如,心神爽朗,呼吸自然,步幅均匀,眼睛远望。行路完之后再配合一些形体动作,如伸臂、踢腿、转腰、侧颈等。现如今我已走出一双铁脚板,大腿的肌肉也结实了,肺活量有较大的提高,感冒少了,身体越来越棒。

秋季健身要“四防”

张季和

一、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锻炼时不宜一下脱衣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时,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二、防运动损伤。由于人在气温下降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少,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防运动过度。秋季因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四、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

心不快活空服药

郑华金

偶翻旧书又读到清朝学者石成金的《却病歌》。少时读此诗难悟其深意。如今已届老年,又逢小康社会盛世,身在福中愈益感到养生保健的必要。于是重读这首《却病歌》,便觉得字字入眼入心:

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

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

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投资,以求提高生命质量。保健养生,人们多注意医药和补养,运动和保健。其实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更为重要。因此我觉得,石成金的《却病歌》言近旨远,“心不快活空服药”更是金玉良言。

上一篇:给母亲发“退休金” 下一篇:消化性溃疡勿滥施胃切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