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品牌建设

时间:2022-03-28 02:37:22

试论学校品牌建设

摘要:学校品牌建设要引起教育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高度重视。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摒弃“高、大、全”的学校建设思想,摒弃“做大、做强”的观念,“做优、做精、做特”,树立学校品牌,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学校品牌;成功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品牌小国,世界品牌前100强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中国替美国生产皮衣每件80美元,挂上美国牌子在国际市场每件售价400美元,高端利润全被盘剥了。教育也是如此,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和中学几乎成了留美预科学校,而且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各国学校纷纷抢滩中国,已成新千年伊始一道沉重的教育风景。尽管我们的商品和教育未必就比国外差,但最优秀的人才有去无回,大量的资金无端流失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教育界都是清楚的。所以与经济界、企业界携手,重视学校品牌建设,应引起教育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高度重视。

一、“做优、做精、做特”是树立学校品牌的必由之路

大学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说到底还是素质教育问题。学校品牌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文化、理念会在传播时与消费者产生沟通,打动消费者并和消费者共鸣。正如离开了传媒,我们其实根本分不清联想和方正、长虹与康佳有什么区别,只是通过广告的反复诉求才在人们心中建立“海飞丝”去屑,“飘柔”亮泽的印象。所以在学校品牌的确立上,管理者一定要摒弃“高、大、全”的思想,摒弃近年来一直毒害教育的“做大、做强”的观念,现实中往往是“大”了的同时也就不“强”了,所以“做优、做精、做特”,才是树立学校品牌的必由之路。美国《新闻周刊》评出的世界十所最好的学校中,新西兰特卡湖学校的特色是注重阅读,意大利迪亚利学校的特色是注重个性培养,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的特色在于强调创造。排在世界前列并不因为华丽的校园,也不因为出色的成绩,甚至也不靠出了多少名人,是因为他们的人性化发展和个性化特色。教育界应该重新解读“民族的便是世界的”这句老话,因为我们的学校,除了楼房样式、校园面积略有差异之外,全国几乎是选用一套教材,采取一种教法,实施一样课表,追求一个目标,没有差异、特色、个性,怎么会有品牌?教育教学中我们反复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它当做金矿来开发,而我们教育本身却越走越偏、越走越远,特色立校、创造兴校、品牌荣校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大学教育的关键

大学生大都来自缺乏社会实践的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高中毕业生,加上大学教育中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倾向”,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然不足,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大学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论人才的层次多么高,人才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的,只有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者才能获得事业成功的机会。同时,一个“人才”成功的大小又取决于其能否创业成功,而这又是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结果,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理想信念的水平,当然就涉及到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使命感、责任感等观念水平问题。然而,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一般观念认为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就是专业素质,而专业素质又是通过专业课程来传授的,因此又把专业素质等同于专业知识和专业书本知识。素质当然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但人们的观念(理想、信念、“三观四精神”)超越了“专业”的范畴而属于非专业素质,这些非专业素质在就业、创业和事业的竞争中对成功恰能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些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大学素质教育中“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率先提出成功素质教育的理念,该理念认为:成功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具备与其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实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成功为目的,它将成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部分。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素质(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非专业素质是指不具有专业特性,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且对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挥起“倍增器”作用的素质(如道德素质、创新素质、行为能力、身心素质等)。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共同构成成功素质,两者缺一不可。非专业素质对一个人来讲更为重要,对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品牌”建设切忌内容“空心化”

在学校品牌意识初见端倪的今天,很多校长找不准自己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不进行市场细分,盲目“市场跟进”,似乎要努力与自己的榜样拉得越近越好、越同越好,殊不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这样丧失个性的学校是“高危”的,当生源高峰一过,教育资源紧缺现象得以缓解,丧失了个性的学校,便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市场,因而也就丧失了存在价值。目前在应试教育未完全退潮之际,很多校长全身心地以中、高考升学率来塑造品牌,这种急功近利,获取的是短线效益,打造的是泡沫品牌,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些脱离教育本质的错误之举恰恰会成为学校品牌速朽的催化剂。学校“品牌”建设切忌内容的“空心化”,学校所提供的不应是“裸机”,要安装好程序,充实和完善文化内容,为社会提高有更高附加值的优质服务。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以“成功素质教育”为其教育品牌,应该更注重文化品味、精神价值的铸造,给学子以独特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当然,学校品牌的打造是个艰难的过程,品牌意识的觉醒已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确立学校品牌所面对的远不像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媒体就象从未有人踏上的处女地,肥沃得种什么收什么,插什么成什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品牌神话,闪耀着一个又一个品牌明星。而现在已是一个媒体过剩、信息拥挤的时代,学校如果幻想像某些商家那样,跨越过程,超脱积累,用“烧钱”速成品牌,无疑是痴人说梦。学校品牌不是口号、标语、广告堆砌起来的,它融化在全校上上下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的精致中,校长必须从社会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根据他们的要求甚至是潜在的要求去满足他们,去改造、去创新。同时,品牌的打造是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学校除了要有统一的视觉感受,扎实的中远期愿景,还要有特有的气质和专一的品质,否则是经不起风浪颠簸的。这几年各式各类学校蜂拥而起,纷纷掘取教育资源的第一桶金,随着生源高峰一过,人们的教育消费更加理性,办学的规范更加制度化,很多没有确立起品牌的独立学院将会在重新“洗牌”中被淘汰出局。所以,不少现在看来很风光的学校,其实是坐在火山口上而不自知,一旦卖方市场完全转化为买方市场,便危机四起,悔不当初了。品牌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当一棵树已长成时再去修剪,其难度、其痛苦、其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应该把握“特色”,在追求外延扩张的同时更重点抓好内涵建设,领跑全国独立学院。

上一篇: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创新 下一篇: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