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

时间:2022-03-28 12:17:56

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

一、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1.促进技术进步

经济的发展是通过技术的创新推动的,而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提高了人才的技术能力,而且能使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研究,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技术的创新,创造新的价值,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核心,人力资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通道,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合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促进技术的发展。

2.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运优化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等各部门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便适应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人力资源的优化升级,使企业的人才分配更加完善、合理。人才能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的发展,使经济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中。所以,人力资源的优化升级能够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度,但是纵观全球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的现状,我国与之还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教育培训体系落后

与西方发到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我国在对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方面投入力度不够,致使教育培训体系比较落后,跟不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政府用于教育的经费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教育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却呈下降的趋势。另外我国的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很难适应高科技时代对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需求。此外人力资源的投入分布不均匀,致使不同地区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有很大的差别。人力资源的质量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高低,所以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主要是因为劳动者的素质有差异,特别是教育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人才的素质。

2.人才创造力不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比较落后,高素质人才不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主要提倡“以知识创新为源泉,以服务业为载体,以创造经济价值为目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培养的人才大多创造能力低下,可替代性很高,对人才的培养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没有合理的对人才进行统筹规划。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如何使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1.加大教育投入

人力资源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培训,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人才的质量。只有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增加教育投入要注意均匀的原则。另外,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更应该加大投入,以便促进其协调发展。

2.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我国的人力资源基数比较大,但是人才质量低下,所以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提高人口的质量。人力资源的来发要注重培养人才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使人们树立人力资源开发中深化的概念。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在职培训、远距离教学、考察学习、人才沙龙等模式,提倡终身教育与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是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对科技创新技术的要求。

3.合理规划人力资源

我国在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其认识不够深刻,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在加大人力资源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投入力度,比如:卫生保健方面、信息网络方面等,这些看似与人力资源无关紧要,但是它们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人力资源的总体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使人力资源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结语总之,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合理的人力资源的开发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虽然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在不断的改进,从各个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借鉴西方成熟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者:张一清 单位:缙云职业能力培训中心

上一篇:知识经济下的青年教师心理分析 下一篇: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