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绿盲蝽防治指标的研究

时间:2022-03-27 07:11:38

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绿盲蝽防治指标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绿盲蝽百株3龄以上若虫数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并组建了相关式:Y=-2.1276+0.8823X。测定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产量水平下的防治指标,经分析提出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的防治指标为百株3龄以上若虫5~7头。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绿盲蝽;防治指标

中图分类号:S435.622+.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8-0113-02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ayr)自2003年以来连续大发生,棉花受害严重,现已上升为北方棉区主要害虫优势种。转基因抗虫棉被绿盲蝽为害后,出现严重的“破叶疯”现象,蕾铃大量脱落,伏前桃、伏桃和总成铃率明显降低,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目前关于其转Bt基因抗虫棉绿盲蝽的防治指标,特别是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绿盲蝽的防治指标仍是沿用经验性指标。为了提高绿盲蝽防治的科学性,进行了本项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方法

2011~2012年于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良种场转Bt基因抗虫棉田进行。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8号,以百株绿盲蝽3龄以上若虫量作为防治指标的标志。于蕾期绿盲蝽若虫发生初期(6月中、下旬)设百株3龄以上若虫3、6、9、12、15、18头,共6个处理,以药控无虫区为对照。各处理小区面积为30 m2,顺序排列,重复2次。处理小区间均留2行保护行。

根据实践经验,设定每公顷皮棉产量1 500、1 350、1 275、1 200、1 125 kg共5个产量水平。根据目前防治蕾期绿盲蝽每公顷单次的成本费为205元(包括药费75元,用工费120元和药械折旧费10元),皮棉单价为18元/kg,防治效果为85%,校正系数为3,按下式求得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允许损失率(Y′)。然后将Y′作为Y代入组建的相关式(Y= a+bX)中,求得的X值即为不同产量水平下的防治指标。最后根据棉花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允许损失率,确定经济动态防治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蕾期绿盲蝽百株若虫量与棉花产量的关系

将测得的百株蕾期绿盲蝽3龄若虫数量下的小区产量及其产量损失率列入表1,可以看出转Bt基因抗虫棉的产量损失率均随着蕾期绿盲蝽百株若虫量的增多而增大。用Microsoft Excel求得百株蕾期绿盲蝽3龄若虫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率的相关式为:Y=-2.1276+0.8823X,R=0.9840,N=6,P

3小结

根据山东省目前转Bt基因抗虫棉的产量水平一般为1 125~1 500 kg/hm2,并考虑在生产上便于实施应用,分析建议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绿盲蝽的防治指标为百株3龄以上若虫5~7头为宜。本项研究是以3龄以上若虫作为防治指标的标志,但实施时,可能由于该代若虫龄期参差不齐和因棉花播期不同而生长发育进度不一,故对防治指标应酌情灵活掌握,以免贻误防治时机。

参考文献:

[1]牟吉元,李照会,牟少敏,等. 第4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5,26(4):435-437.

[2]徐洪富,牟吉元,王夙延,等. 夏玉米、夏花生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9,1:34-35.

[3]范广华,李冬刚. 不同生态因子对抗虫棉绿盲蝽发生消长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 2: 75-6, 80.

[4] 范广华,李冬刚,李子双,等. 不同生境对抗虫棉绿盲蝽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7 (4) : 728-733.

[5]范广华,李冬刚,李子双. 转基因抗虫棉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调查[J]. 山东农业科学,2010,5: 92-93.

[6]范广华,宋清斌,赵文路,等.棉田不同方式插种向日葵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 78-80.

上一篇: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下一篇:26中间砧露土长度对‘泰山嘎拉’苹果树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