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南片2008~国审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

时间:2022-10-05 08:31:13

黄淮南片2008~国审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

摘要:分析了2008~2012年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32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这些小麦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高,而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等加工品质数值偏低。因此,今后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选育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上,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强筋小麦,不断提高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等加工品质。

关键词:小麦;品种;品质;黄淮南片

中图分类号:S152.103.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8-0029-04

黄淮南片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常年小麦播种面积 800×104 hm2左右,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 1/3。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少,长期以来,小麦生产多重视产量、抗性和适应性,而对品质重视不够,以致在产量潜力成倍提高的同时, 品质性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1,2]。为此,笔者以2008~2012年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 3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前育成品种的品质现状,为今后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技术参考及目标定位。

1材料与方法

以2008~2012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 3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取其混合样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郑州)测定。内容包括: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延伸性、拉伸面积等。其结果见《2008-2012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水地品种试验总结》[1]。

2结果与分析

2.1籽粒品质

2.1.1容重容重取决于籽粒本身的密度和籽粒的随机体积,是籽粒形状、整齐度、胚乳质地、含水量等的综合反映。容重与出粉率呈直接而显著的正相关,容重愈大出粉率也愈高[2,3]。容重是小麦等级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依据国家标准——小麦GB1351- 1999规定,1 级小麦籽粒容重≥790 g/L,2 级小麦容重≥770 g/L,3 级小麦容重≥750 g/L[8~10]。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32个小麦品种平均容重为794 g/L,表明2008~2012年黄淮南片审定小麦品种的容重较高,平均容重达到了1级小麦标准,全部品种达到了2级以上标准,最大值为819 g/L,最小值为772 g/L。

2.1.2蛋白质含量它的高低影响面粉强度、面团的搅拌时间、耐揉性和面包的品质。根据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NY/T1218- 2006和 NY/T967- 2006),黄淮海地区强筋小麦要求粗蛋白含量≥14%,弱筋小麦≤115%[8,9]。由表1可以看出,粗蛋白含量达到强筋标准的品种有15 个,占468% ,无品种符合弱筋标准。

由表 2 可知 ,2008~2012年期间通过国审的 32 个小麦品种平均粗蛋白质含量为140%,最大值达到 158%,最小值为 128%,变异系数为55%,表明黄淮南片目前小麦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小。

2.2.1湿面筋含量它是面粉分等的一个重要指标,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受环境(气候、栽培、施肥等)条件影响较大。由表1和表 2可以看出:32个小麦品种的平均湿面筋含量为30.0%,最大值达到 35.2%,最小值为 26.4%,变异系数为7.3%。表明 2008~2012年黄淮南片审定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较高,全部在中筋以上,8个品种达到了强筋标准(≥32%),占25.0%,无一品种符合湿面筋含量≤22%的弱筋标准。

2.2.3吸水率它属于品质类型上的特性,强筋小麦应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弱筋小麦吸水率偏低[6,7]。由表1可以看出,达到黄淮地区强筋小麦标准(吸水率≥60%)和弱筋小麦标准(吸水率≤56%)的品种各 9个,各占品种总数的28.1%;其余14个品种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占43.8%。表 2 中 32 个小麦品种的平均吸水率为 57.0%,最大值达到 64.4%,最小值为51.9%,变异系数为10.0%。表明2008~2012年黄淮南片审定小麦品种的吸水率较高,71.9%的品种达到了中强筋标准。

2.2.4稳定时间该指标是反映面筋数量和质量的综合指标,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对于面包专用小麦来说,并不是稳定时间越长越好,稳定时间过长的品种,会影响面包体积和面包芯的纹理结构[6,7]。由表1可以看出,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稳定时间≥7.0 min)的品种有8个,其中强筋1等的3个(稳定时间≥10.0 min),共占品种总数的25.5%;达到弱筋小麦标准(≤2.5 min)的品种有7 个,占21.9% ;其他17个品种符合中筋小麦标准,占53.1%。表2 中,32 个小麦品种平均稳定时间为5.0 min,最大值达到27.3 min,最小值为1.7 min,变异系数为95.9%。表明2008~2012年黄淮南片审定小麦品种的稳定时间偏低,达到强筋标准的较少,中筋和弱筋小麦所占比例较高。

2.2.5最大抗延阻力它是表示面筋强度即面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遗传力较高,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是与食品加工较为密切的关键指标。由表1可以看出,最大抗延阻力达到黄淮海地区强筋小麦标准(≥350 E.U.)的品种有 7 个,占品种总数的 21.9%;达到弱筋小麦标准(≤250 E.U.)的品种有 19个,占59.4%;其它6个品种符合中筋小麦标准,占18.8%。表 2 中 32 个小麦品种平均最大抗延阻力为282.0 E.U.,最大值达到763 E.U.,最小值为138 E.U.,变异系数为56.3%。表明2008~2012年黄淮南片审定小麦品种的最大抗延阻力较低,弱筋小麦品种所占比例偏高,只有21.9%的小麦品种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提高最大抗延阻力是今后育种的目标之一。

2.2.6延伸性它表示条状面团能拉伸的长度,其遗传力较高,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是与食品加工较为密切的关键指标。由表1可以看出,延伸性达到黄淮海地区强筋小麦标准(≥17.0 cm)的品种有5个,占品种总数的15.6%;达到弱筋小麦标准(≤14.0 cm)的品种有7个,占21.9%;其它20个品种符合中筋小麦标准,占62.5%。表2中32个小麦品种平均延伸性为 15.4 cm,最大延伸性达到21.0 cm,最小为9.8 cm,变异系数为78.5%。表明2008~2012年黄淮南片审定小麦品种的延伸性在逐步提高。

2.2.7拉伸面积其值大,说明面筋强度大,反之面筋强度小[7]。由表1看出,拉伸面积达到黄淮海地区强筋小麦标准(≥80 cm2)的品种有6个,占品种总数的18.8%;符合弱筋小麦标准(≤50 cm2)的品种有16个,占50.0%;其它10个品种符合中筋小麦标准,占31.3%。表2 中 32个小麦品种的平均拉伸面积为61 cm2,最大拉伸面积达到 176 cm2,最小拉伸面积为23 cm2,变异系数为58.3%。表明2008~2012年黄淮南片审定小麦品种的拉伸面积偏低,弱筋及中筋标准小麦品种所占比例偏高,只有较小比例的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

3结论与讨论

3.1科学评价优质小麦品种

黄淮南片 2008~2012年审定的 32 个小麦品种中,被评价为强筋小麦的品种有 7 个,分别为新麦26、丰德存麦1号、徐麦31、宿553、西农509、周麦26号、郑麦7698,其它的都被评价为优质中筋小麦品种,没有一个品种符合弱筋小麦标准。在9 项品质指标中,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这三项指标数值较高,而其它指标数值偏低,表明这32个品种籽粒品质较好,而加工品质偏差。因此,在强筋小麦育种后代筛选中,应把提高加工品质放在首位。

3.2加强品质检测及结果评价

小麦品质育种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仅靠眼看、牙咬、刀切等很难把握小麦的内在品质,必须借助品质分析仪器(先进的测试仪器和方法)早代测定沉降值、面筋数量质量,及早丢弃品质低劣的材料;对于晋升中间试验的参试材料,应依照品质检测结果,进行合理分流[5~7]。

3.3引进利用优质资源,重视种质资源的创新,拓宽遗传背景

在配制杂交组合时,至少有一个亲本为高蛋白或加工品质优的材料,方可实现后代高蛋白或加工品质好的基因分离并使其重组到新品种中,或者提高双亲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平均水平。我们应大力引进、利用国内外的优质资源,积极发掘、探索新的近缘野生优质资源,丰富遗传基础,拓宽小麦种质库[12]。

参考文献:

[1]赵虹,王西成,等. 2008-2012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水地品种试验总结 [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冯家春,邓贺明,陈辉. 黄淮南片近年国审小麦品种抗病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6-10448.

[3]冯家春,邓贺明.黄淮南片“十一五”国审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70-19072.

[4]赵虹,王西成,李铁庄,等.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0,15(3):126-131.

[5]付亮,蒋志凯,李洋,等.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40-43.

[6]赵虹,王乐凯,赵乃新,等. 国家小麦品种试验技术中的小麦品质指标分析与评价[J].华北农学报,2008,13(4):51-60.

[7]李立群,张国权,李学军.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籽粒品质性状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36(6):49-55,6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2-1999)[S].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优质小麦——弱筋小麦(GB/T17893-1999)[S].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专用小麦品种品质(GB/T17320-1998)[S].

[11]施万喜. 我国小麦品质现状与品质改良对策[J]. 种子,2006,25(10):62-64.

[12] 徐晓丹,冯晶,蔺瑞明,等. 河南小麦主栽品种亲缘系数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4):653-659.

上一篇:小麦DUS测试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分... 下一篇:48%乐斯本EC防治日光温室棕榈蓟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