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探索

时间:2022-03-27 07:09:33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探索

摘 要 信息素质是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高校必须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高校探索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高校 信息素质 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信息素质的涵义

信息素质的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会长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三十多年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信息素质的内涵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当前,信息素质事实上已经成为人类素质的一部分,是由人类社会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接受教育、环境因素影响等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个性的心理品质。具有信息素质的人,不仅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还能够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利用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2 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信息素质教育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1998年,英国国家与大学图书馆标准协会提出了信息素质能力模式,2000年,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2004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高校信息联合工作组推出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我国的教育部门也把推动信息素质教育列入了议事日程。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要在普通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文件,推动了国内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2008年,图工委在《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讨论稿)。

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会感觉到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很多时候,学校的书本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工作要求,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寻找信息和补充知识,并将找到的信息和知识科学地融入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最终创造出新的成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高校的必修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从高校的角度来说,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教学计划缺失、教学手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种种问题,导致信息素质教育走过场、开课率低、效果差。有一部分高校甚至出现观念偏差,以为信息素质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文献检索的技能,简单地用文献检索课程来代替信息素质教育。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对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缺乏兴趣,应付了事。因此,现有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质量普遍较低,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

4 创新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4.1 要对信息素质教育高度重视

要创新信息素质教育模式,首先,高校必须破除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想观念,把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信息素质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其次,高校要加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培养。信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在开课前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和进修,在开课后尽量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4.2 要探索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4.2.1 推行嵌入式教学模式

嵌入式教学最早被应用于高校软件专业,是将软件企业的开发项目按照“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思想嵌入到软件专业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把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中,再由实践反馈到理论。通过不断循环往复,学生逐步巩固现有的知识,同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要实现嵌入式教学,就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整合。在教学环节,要注重专业课程和嵌入课程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在考核环节,要学会运用嵌入课程的知识解决专业课程的疑问;在评价环节,要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嵌入课程教学目标的统一考评。

根据嵌入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高校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尝试。把信息素质教育与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某些课程结合起来,探索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嵌入到这些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对信息的需求来引导学生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让学生的信息素质伴随着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而不断提高,伴随着专业课程的教学结束而完成信息素质课程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嵌入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考虑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能否与被嵌入的专业课程高度整合,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能否深度嵌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高度整合和深度嵌入,则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结果会不尽如人意。

4.2.2 推行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知识、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总结知识、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不仅要用脑去思考问题,而且还要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学生为中心,后者以教师为中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以课堂授课的形式讲授书本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记笔记,接受讲课知识;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根据学习知识引导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它是一种开放的、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那么,运用体验式教学来尝试信息素质教育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

在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内容根据重点、难点提炼为一系列的学习问题,每一章节有章节问题,每一单元有单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或通过信息检索工具逐个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取了课程知识。教师甚至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侧重点,圈定若干个研究范围,鼓励学生自拟研究课题,围绕课题边研边学。这种带着问题来学习的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概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

5 结语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要靠教育。高校要重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努力创新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出具备良好信息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娜日,吴晓伟,吕继红.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现状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0(3).

[2] 关延虹.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

上一篇:结合阅读课文的词汇教学模式 下一篇:浅析普通高校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