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给孩子引路

时间:2022-03-26 10:00:09

孩子“多动”不是病

人的神经系统有两个功能:一个管兴奋,一个管抑制。两个功能互相转换,该兴奋时,让人高度兴奋,保障学习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该抑制时,让人高度抑制,快速进入深度睡眠,得到充分休息。当然,这两个功能不是像白天黑夜那样界限分明,它们会交错出现。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兴趣还不稳固,意志力还比较薄弱,该兴奋时常常会兴奋不起来,或者兴奋起来了,但不强烈,不持久。学前孩子的兴奋点还会不断转移,表现出来的是走神、多动、不安分,或者迟钝、木讷、呆头呆脑。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也是正常的,不是毛病。

有的家长性子急,当幼儿园老师反映他们的孩子有这些情况时,就会不问青红皂白,想各种各样的招数收拾孩子。有的兴师问罪,大打出手,弄得孩子谈“园”色变,该入园时,出门就叫肚子疼;有的威胁利用,只要孩子保证上课专心,得到老师表扬,就给狂买平时根本舍不得买的贵重玩具;有的甚至凭着一时的冲动,带着孩子去求医问药,不惜花重金打针吃药,治疗“多动症”或“抑郁症”。

这些家长忘了:动物,动物,就是要动的道理。孩子不动,十有八九是病了;不是病,就是孩子对老师,对老师布置的那项活动不感兴趣。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不会看老师的脸色行事;孩子还不懂克制,不知道不想听讲时也要摆出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孩子还不懂尊重,看老师不高兴,也不知道急忙收敛自己的言行,管住自己的手脚和嘴巴。他们只知道凭着自己当时的兴趣处人处事,被老师狠狠批了,还一脸无辜,两眼茫然,委屈地流泪。

跟着兴趣走的小外孙

我有个小外孙,平时还比较尊重我。但有一次,在自家园子里,我要他快来观察梨树发新芽的情景,他却不理睬我,偏要去地里拔萝卜。我认为一个孩子,长一双聪慧的大眼睛,能眨巴眨巴就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那该有多绝啊!

可是,他不领我的情。他情愿跟着奶奶去拔萝卜,踹两脚污泥,把小脸憋得通红,也不理会我滔滔不绝的那一套说教。你看他,萝卜拔不出,还不要奶奶插手,他要一个人拔。奶奶教他抓住萝卜叶子,左歪一下,右歪一下,再往外拔。他不听,他要用自己的办法拔。他手小,左右开弓,也只能一手抓住一根萝卜叶子的稍尖,还因为用力太狠,叶子断了,摔个四脚朝天,滚了一屁股泥。但他不气馁,爬起来,瞪着萝卜,愣在那里动脑筋。突然,他眼前一亮,双手合十,抓住三根萝卜叶子,而且不抓叶稍,而抓叶根。这样,他自然要弓腰,要弯腿,等十指抓牢,憋足了气,腰一挺,腿一抻,萝卜就缓缓地出泥了。他扛起泥萝卜就满园子疯跑,大喊着:“啊!啊!胜利啦!”那狂劲,跟打了一场大胜仗没有丝毫区别。

这就是孩子,有什么说的呢?在那个时间,在那个地点,他对梨树发芽不感兴趣,他就怠惰,他就迟钝,他就排斥,他就全身心抑制;他对拔萝卜感兴趣,他就积极,他就机敏,他就全力以赴,他就浑身上下三万六千根汗毛,根根兴奋。兴趣在这里主宰了他的整个身心。

父母要给孩子“炼”的过程

今天的年轻父母,十有八九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入园就又乖又出类拔萃。他们被“恨铁不成钢”这句话害了。他们不知道,“铁”就是“铁”,你恨它一万年,它也成不了“钢”。“钢”不是恨出来的,是按科学的方法“炼”出来的。其实,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已经把足够他成“钢”的生命潜能给他了。孩子只要对某一项活动感兴趣,他自然就会聚精会神,逐渐把那方面的潜能打开。潜能打开,在获得预期成果之后,潜能自然就会转化为一种能力。像我的小外孙拔萝卜一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就是这样一点点成长起来的。“铁”要成“钢”,做父母的只能提供条件,“炼”的整个过程全靠他们自己,重要的是八个字:顺其自然,培养兴趣。

家长在这里不是被动的,而是大有作为的。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并没有注意开发新的领域去激发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而是枯燥地重复校园的教学内容。说好听点,叫配合学校,巩固知识;说难听点,叫原地踏步,摧残兴趣。请注意,家庭教育绝对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翻版。要是家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评价标准完全一样,那孩子除了反叛,除了无奈,除了被全面扭曲,还有什么呢?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家长更不能不管孩子的兴趣,一味地去压他们。

看看今天的高三学生吧!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他们多半是不看什么志愿的。他们看的只是分数,考了多少分,就填报凭这个分数能被录取的学校或专业。志愿就是被大学录取,至于自己对这所学校这个专业有没有兴趣,那就一概不管了。这是悲剧,要知道,兴趣是成才的大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门在哪里都不清楚,这“行”还能修成什么样子呢?

教育最需要的是耐心,是等待。宁可生命潜能、情感开发得慢一点,也不要像私挖乱采的小煤矿那样,为了一时的“兴旺发达”,把整个矿脉搞乱了、搞砸了,最后不能不全面闭锁,宣布作废。

(辛勤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责编 陈金华

上一篇:中国语境中的文艺美学研究 下一篇: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