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3-26 09:04:41

谈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意识的培养

【摘 要】要在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想在生物上拿到高分,培养学生实验的探究意识成为新的课题。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实验类题型的分析和解题。我想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实验目的;过程分析;结果分析

生物是一门很注重实验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学科,然而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生物课中的实验很难做到很好的开展,一是实验时间不能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是老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懈怠。导致高中生物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就是理科中的文科,戴着理科的帽子,实际是文科的里子。在高一文理分班时,这种心态成为很多学生选择学习生物的理由。就是想着化学基础不好,选择生物可以靠死记硬背拿点成绩得B没问题的。真正进入到生物课程学习之后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有些简单了,机械式训练获得知识往往容易遗忘且不能做到灵活应用。从2008年江苏新高考方案开始,选修测试科目划分等级而不计入总分,大大增强了试题的选拔性和区分度,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新信息的处理能力,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等方面的考察是目前江苏生物科目高考的方向。最能体现这个考察方向的就是实验探究题型。

要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想在生物上拿到高分,培养学生实验的探究意识成为新的课题。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实验类题型的分析和解题。我想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实验探究的目的建立

实验探究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实验的原因,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生物实验的开展目的性都是很强的,比如说“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个实验就是想知道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用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后生根的最适浓度。“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获取绿叶中的色素,还有就是要把提取得到的的色素分离知道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多少,等等这些相关实验不管是探究实验还是验证实验都必须强调实验探究的目的。

这样坚持下来我们在讲一些基本概念时也可提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目的的思考和延伸。例如在学习“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时实验的目的是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书本后续讨论提到可用离心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研究发现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提示学生科学家是怎么利用材料证明细胞中还有蛋白质的?要做这个验证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会思考实验目的指向细胞膜里面有没有蛋白质,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这样这个概念通过对实验探究目的的思考就能很灵活的记住了。

二、实验探究过程的分析

实验探究过程尤其是验证实验,学生往往对期中实验过程很难记住。究其原因就是实验探究过程的分析能力不够。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高低就取决于初中时生物基础,当然也与老师讲解时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例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中实验过程包括“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五个步骤。期中制片用到质量分数0.9%NaCI溶液,目的是将口腔上皮细胞碎片涂抹在载玻片上,同时能保持细胞形态。通过这个过程的讲解,学生知道了制片的过程,同时知道0.9%NaCI就是生理盐水,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接近,与日常生活中的可能了解的“挂盐水”产生联系,不仅掌握制片这个过程,同时又把水分进出细胞的知识结合进来,一举多得。又如第二个过程“水解”用到质量分数为8%的HCI,第一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要分析这个过程,要用到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而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学生马上就知道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其实就是让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第二盐酸能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分析到这里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成分。

三、实验探究结果的理解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理解同样是实验考核的重点,学生在做实验时很重视实验的操作过程,往往忽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不懂得通过实验结果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中在滤纸条上会出现四个色素带,分析其原因,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快,反之则慢。提问学生如果把滤纸条换成圆形的滤纸片,把滤液点在滤纸的圆心,同时在圆心穿一根细的棉线,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四个色素带的同心圆。要得到这个结果就需要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同时要有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章内容中有一个“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作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与其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都有关系,学生比较容易忽略非生物成分如阳光是否直射,瓶内河水的量、温度等条件是否适宜等等原因。这就需要老师在分析的过程中积极提示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物是一门在很多科学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丢了实验就是丢了生物学科的灵魂。我们要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抓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既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幼儿体育活动激趣“三秘诀” 下一篇: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