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媒体:跟风西方

时间:2022-03-26 08:03:30

印尼媒体:跟风西方

作为长在蕉风椰雨的南洋的“海龟”,大半辈子的传媒生涯,使我学会了用多元的视角观察世界。要做一个称职的记者,起码的政治认识是不可缺的,尤其是面对境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以学习的态度吸取好的经验,但对其中的偏颇、无知甚至恶意的成见,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唯西方是从

从我熟悉的印尼媒体看,它们充满唯美国、西方是从的倾向,有关中国的报道,很多印尼传媒多是照发美联社、路透社及法新社的文章与图片,其倾向性由此可见,文章缺乏自主性、不具备独立见解是必然的。

事实上,长期在前苏哈托独裁反动政权的控制下,印尼传媒不但多数接受欧美思潮、理念,而且进步媒体往往遭到打压,发言权掌握在极右的势力手中,时不时要跟风欧美媒体“修理”中国一番,专门用放大镜去找问题。

他们热衷于大肆报道中国奶制品、糖果、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及玩具含铅量超标问题,到现在伊斯兰斋月新年前,执法人员检查应节食品安全时,还时不时地把中国生产的食品给说一下。

尽管印尼民主改革已经10年,总统也换了4届,但其媒体的报道倾向仍然属于旧思维,尤其对中国,包括世世代代生活在该国,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居功至伟的华人,很多报道是负面的,缺乏公正性,这也为印尼的有识之士所诟病。可以用“积重难返”来形容。

几年前印尼亚齐发生特大海啸,中国是最早派遣救援队伍、医疗队及提供物质支援的国家,民间及政府的资金捐助也达到很高的数额,尤其在灾区重建方面,其他国家及印尼政府搞的灾民新村,到现在有些还是烂尾工程,出现携款逃跑等问题,只有中国自主援建的完工最早,质量最好,老百姓有目共睹,心中自有一秆秤。

但印尼的主流媒体,如《罗盘报》(Kompas)、《时代周刊日报》(Tempo)等,竟然一个字都没有报道。到真正报道的时候,竟是所谓“中国提供过期的食品”等假消息。后来查明根本是子虚乌有,因为机制不同,中国食品印上去的是生产时间,另外还注明了食用期,他们很阴险地利用这个特点,欺骗挑拨印尼人民,妄图消除亚齐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中国的好感。

位于爪哇岛东段的泗水市,兴建连接马都拉岛的苏拉马都跨海大桥,这是中国国企提供信贷及技术援建的,经过4年多的日夜施工,年中提前竣工投入使用。但在总统出席的通车仪式中,几乎所有的官方、非官方的印尼媒体,都没有报道大桥建成与中国的鼎力支持分不开,尽管苏西洛总统的演讲里,向中国信贷机构、建桥企业表示感谢。我当天查看了无数的印尼报纸电子版及网络电视,都没有提到中国一个字,连中文报刊也欠奉,事实上那天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在场作为援建国贵宾出席。第二天,我向印尼的华文媒体朋友指出这个倾向很不健康,于是,后来有的华文报刊连登了三四天有关中国援建的文章。

我不久前在雅加达采访,与关系密切的印尼资深媒体人、原驻华记者D先生有一次会面。谈话的内容一开始就奔这件事,我说我的博客读者中,对于印尼媒体的报道欠奉中国因素很不满意,尤其一批该大桥的中方施工人员,他们向我表示,他们觉得很不公平。D先生表示,还真是没注意此事,他表示歉意,答应将来多与其他媒体朋友沟通,说明我的意见。我对他说,其实对中国来说这是小事,与欧美人不同,中国人做事不求短期回报,看重的是长远的友谊关系。但问题是印尼的媒体假如不能摆脱苏哈托时代的旧思维,刻意隐瞒真相将伤害援助方的感情,不利于其他国家的合作,印尼人民本身也是受害者。

他表示同意。我还说,印尼报刊有一篇学者发表的文章指出,印尼不应该忽视身边崛起的亚洲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惜在印尼,该学者的声音很微弱,一闪即过。D先生说的确是这样,他以前驻北京记者的职位,突然被取消了。他对此非常不理解,不明白印尼政府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看不到中国对印尼的重要性。

印度尼西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I Wibow,4月23日在《罗盘报》撰文,分析了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欧盟、中国成为21世纪三大国,而新兴市场将成为三大国竞争的场所。

该中国问题专家写道,在许多问题上,印尼必须适应中国的意念。印尼应怎样适应?在什么问题上适应中国?常常提到的三项对策,一是抗衡,二是赶浪头,三是规避,但有必要找到更适合印尼状况及国际局势的第四项对策。

我认为,I Wibow的观点无非是说印尼人不要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重视中国的崛起以及为印尼带来的机遇,学习中国发展的宝贵经验。

主流舆论:仍在苏哈托的阴影下

读了I Wibow的文章,我认为很遗憾,这种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学者,毕竟不能代表主流的阶层。很多人还是生活在苏哈托旧阴影之下,坚持反中国的观点,就是找不到什么毛病,也要对准该国数量不少而且在经济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华人,大肆攻击。

香港印尼研究学社(HKSIS)印尼文论坛最近有一篇帖子称,一位印尼的有识之士揭露,苏哈托1965年上台后,其情治单位中,就有一个类似心理战的机构,专门针对中国、包括该国当时还保留中国籍的华侨乃至华人,其任务是将他们“妖魔化”,不断制造华人最富有的舆论,煽动人们相信,经济几乎崩溃的印尼是华人垄断经济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转移人民不满的视线,掩盖苏哈托引狼入室将印尼的资源拱手送给欧美列强、自己也中饱私囊令其家族财产急速膨胀的事实。

现在,这个机构是否还存在不得而知,但从其情治部门中,苏哈托时期建立的所谓“中国小组”(专职针对中国及华人)现在仍然运作的情况看,估计很不乐观,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总是有针对中国及华人的不和谐新闻出现。

众所周知,苏西洛奉行的是与中国比较友好的政策,但就如北苏门答腊一个高官不久前对其一个华人挚友透露的那样,尽管总统苏西洛对中国友好,但在政府及民间还有很多反对中国的声音,为保平安,高官建议他的鸡蛋不要都放在一个篮子。

还说那个《罗盘报》,虽然他的老板是华人,但属于受西方教育、铁心亲美的那种人,对中国很不认同。他的报纸有个“Wisata kota toea”,是个专门介绍老城区的怀旧文章及图片的专栏。

但今年早些时候,一篇介绍过去荷兰人称的巴达维亚(Batavia)演变为现时的首都雅加达的文章中称,原来树木繁盛的农村,变成甘蔗田及糖厂,1680~1720年期间,逐渐消失,变成现在喧嚣的市中心区达纳阿旺(Tanah Abang),其“Biang keladi”(罪魁祸首)竟为华人甲必丹(Kabitan,荷兰人封的华人事务官)。该文章赫然以《粉碎巴达维亚森林的罪魁祸首》的标题登在报纸及网络版上后,引起很多华人青年的不满,他们纷纷留言,指责作者颠倒是非,因为城市的扩大演变是历史自然发展的,不应将矛头指向华人,为什么不谈他的糖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呢?

总之,找不到中国的毛病时,就把矛头指向祖籍国在中国、但在印尼普遍已经生活繁衍五六代甚至更长时间的华人,忽视他们已经融入当地社会、视自己为印尼国民、努力奉献社会的事实,其背后的动机就是继续“妖魔化”中国,煽动人民对中国的不满。这是一股暗流,值得关注。

(作者为印尼星洲日报特聘资深作者,曾在香港华南经济新闻、现代日报、快报、香港经济日报担任资深记者、首席记者、采访主任及编辑)

上一篇:俄罗斯人如何解读“中国模式” 下一篇:俄罗斯媒体眼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