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策略简析

时间:2022-03-26 05:29:3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策略简析

摘 要: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攀登知识高峰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阅读技能对于阅读学习的效果影响深远。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做好自身的教学引导工作,通过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感知的引导、实践运用的锻炼入手,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与阅读素质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88-01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直接进行课文解析、中心总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自身的教学地位变化,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感知的主体,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身认识提升的过程,被动的知识接受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目的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目的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自主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给学生引导:我们生活在农村,很少有机会去见识外面的世界,眼光也有局限性,但是通过阅读我们能够获取更多外界的景象、了解到更多的自然特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学习了本组知识,相信大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通过这样的导入形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其次要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按照课本一篇篇的进行阅读、解析、复习,单调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久而久之形成审美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不足。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丰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小学生的好胜心理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创设一定的竞争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活跃、竞争气氛的环境中进行群文阅读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某篇课文的时候,教师教学中就可以把全班分为男队、女队两队;在进行课外拓展文章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文章进行“分批”,让不同的小组负责其中某批文章的总结、归纳,在减轻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引导他们分别进行课文的阅读,之后进行讨论、总结,看哪个队总结的更为全面、哪个队理解的更为透彻。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大家为了各自队伍的荣誉自然也就能够更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理解、总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进行不同程度上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学生各自的认知、理解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完善,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学习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学习感知自然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再次要注重学生感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身认知不断积累、情感不断提升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在做好引导教学之余,关键是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知与学习体验,以便能够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新课改着重转变传统教育中“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层教学与个性发展。俗话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心得与情感认知,也会有不同的阅读收获。归根结底,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身思维认知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阅读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对于群文阅读的材料选择,教师也要适当的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意见,以便教学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知识的时候,在进行课外群文阅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选一些国内的风景描写,例如《桂林山水》、《五彩池》,将单元概括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也有的学生选取了一些异域风情,例如法国欧仁.弗洛芒坦的《撒哈拉之夏》、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雪夜》等等,运用国外的自然景色来扩充阅读范围,从全世界的角度入手来体会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风情,加深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综合认知,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四、最后要巩固阅读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导致学生阅读内容不少,阅读成果却不明显。阅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让知识真正渗透到学生内心,影响到他们的情感认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好的进行情感的完善与体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而这些内容的实现需要学生及时的实践运用。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做好学生的能力提升,也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技能培养。例如在学习完某组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本组课文的阅读心得、阅读收获讲述,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提升阅读效率,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补充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心得。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的课外素材,运用“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之后,教师还可以列举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关于外国记者“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的回答来让学生感受到言辞的巧妙运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创建班级“读书会”,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不断的提升阅读的范围,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如何关爱单亲家庭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