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对法制意识渗透的措施

时间:2022-03-26 02:46:13

中职体育教学中对法制意识渗透的措施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体育教学中法制意识渗透的措施,强化体育老师的师德和法制意识等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法制意识渗透的问题。

关健词: 中职体育教学 法制意识 渗透

法制意识是全体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体育规则的存在,决定了体育学科对学生法制意识的树立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了解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向学生传输法制意识,协助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职学生法制意识现状

中职学生生源思想素质和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和普高学生所处的环境与心态有很大差异,这些学生的思想与法制意识现状,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法制意识淡薄

(1)现在的中职学生正处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因为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我国性教育闭口不谈的误区和学生好奇心理的反差,以及他们文化基础较差、读职高心理自卑等心理,使他们思想波动性较大,容易走极端,极易干出一些偏激的事来。

(2)近几年普通高校扩招,造成职高生源减少,质量下降,大多数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前途缺乏自信心,学习缺少动力,存在厌学情绪,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2.法律基础知识差

(1)法治和普法活动没有真正实现由形式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变。社会普法措施和对象尚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青少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行为养成及法制意识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熏陶。

(2)部分家庭教育力度不够。农村中留守学生的比例大增,对子女进行不切实际的“遥控”管理。有的家庭陷入“隔代痛”的教育误区,很多学生最后“失控”了,家庭教育出现盲区。

(3)学校法律知识的传授远不能达到社会对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基本要求,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明显存在。

3.抗干扰能力差

社会上部分不正之风,以及网吧、游戏厅、歌厅等娱乐场所,对学生的诱惑比较大,而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低,容易追求享乐、思想麻痹、行为懒散、不遵守纪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体育教学中法制意识渗透的措施

1.法律常识和体育规则具体化

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教育,可以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结合不同授课内容、体育规则,以及活动中的各种体育案例,对学生进行日积月累的法律知识传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从而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法制教育,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如某学校在学校操场铅球场地进行铅球练习,一名学生随意穿越投掷区被正常投掷飞行的铅球击中身体而受伤。在这起案例中,组织铅球练习的老师应该预见到投掷铅球的危险性而加强对投掷区的管理,不能让无关人员进入投掷区;这名学生也应该很清楚随意穿越铅球投掷区的危险性但却随意穿越。双方都有过错行为,并且过错行为在造成事故的作用方面是等同的,因此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个人应该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铅球时必须将有关事例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时,法制意识在不自觉中得到提高。

我们应抓住这种意识,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充分运用“规则”和相关法律常识这个“教材”对学生进行守则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同时让学生制定各种活动规则,以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法制意识逐步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规则、理解法制,在体育活动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逐步培养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

2.法制教育课堂化

(1)课堂上注重各种比赛规则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习惯于规则的使用。

(2)游戏编排时尽可能多地将生活中的有关法规融入其中,让学生担任执法者,并乐此不彼。

(3)按所学专业设立体育课课堂规定,师生一视同仁,法不容情,必须遵守,充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理念。

(4)注重课堂细节,润物无声,让事事联系法,人人关心法。

(5)不断收集与体育学科相关法律知识并提高运用能力。

(6)规范课堂常规,使学生习惯于规则的遵守,而规则的遵守是学生遵守法律的前提和保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意识教育。

3.法制意识教育常态化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教学小节,让法制意识渗透到教学工作中的大小环节。如体育课课堂常规教育、学生集队的速度、跑操的口号、纪律等。看起来虽简单,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强化体育老师的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自身法制意识的提高,对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

1.提高体育教师的法制意识

在教学中强化体育教师的法制意识,规范体育教师的授课行为,从法律上明确体罚与变相体罚、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划分,正确处理和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实施课程改革,维护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都很有必要。我们必须先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绷法律这根弦,这样才能满足“一缸水与一桶水”的教学要求。

2.注重体育教师法律知识学习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

3.提高体育教师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要在保护学生权益的基础上,客观保护自己,维护学校的利益。

四、结语

总理说过,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法制意识相当淡薄的中职学生来说,体育教师必须适应形势,认真研究他们的法制意识的现状,在体育课上加强法制意识渗透,把向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渗透看成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努力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执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10.31.

[2]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7〕10号.

[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与案例分析全书.金版电子出版社,2002.

[4]杨立新.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讲座,2005.4.18.

[5]浅谈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预防.

上一篇: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亮剑”... 下一篇: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