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女性肤色、形体美

时间:2022-03-26 01:16:53

摘要:《诗经》是我国早期的诗歌总集,在反应较全面的早期生活文化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中对女性身体美的描写就有很多。而对《诗经》里女性形体、肤色审美趋向的身体美的有关诗篇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反应当时的生活文化和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的标准、审美心理以及审美趋向对后世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诗经;女性;肤色美;形体美

一、引言

身体的肤色、形体的美,不是独立的美,它也关乎着当时的社会状况,思想文化。西周时期人们对于身体美的追求,折射着那时期的的社会状况、思想根源等因素。对女性肤色、形体美的审美研究,为我们解释女性身体美的历史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审美心理奠定了基础,以及对后来人们身体美的审美追求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女性身体美内容分析

(一)形体美

1.审美标准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追求,诗经时代亦有其审美标准。《诗经》时期对女性的形体塑造突出特点是“硕”。如有“美人图”之称的《卫风・硕人》:“硕人其颀……硕人嗷嗷”。《郑笺》:“硕,大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高大的女子形象。赞扬庄姜仪表的高大俊丽硕硕然。不仅如此,以“硕”来言女性美的诗还有《小雅・车r》:“辰彼硕女”。《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另外对女性形的体审美不仅仅在于高大,还有“颀”,《硕人》中作者不仅赞许了主人公庄姜的“硕”还夸赞其“颀”。颀,《毛转》“颀,长貌。”言美人之修长。这里的一“硕”一“颀”即是对“硕人”的最好注释。“硕人其颀”就是言庄姜形体的高大修长之美。如《齐风・猗嗟》中对美人的称赞也有:“颀而长兮”。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女性的形体的审美倾向则是高大修长为美。

2.硕人其颀审美心理

从《诗经》里所呈现的女性形体上的美,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古代女性身体的审美有了总体的意识,体现着古代人的审美追求。而形成这样的追求,主要与当时自然环境、生产力息息相关,早时期的的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耕作方式。人们为了要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就必须与自然环境抗争,在与环境相抗争的同时,无论男女只有强健的身躯,才有利于的生存于当时的社会。以至于先民对高大的身材和强健的体魄有了原始的崇拜。这是古人最早对美的功利性认识。

(二)肤色美

1.审美标准

伴随形体的审美的要求还有肤色,一般的说,肤色是最直观的视觉审美,女性肤色美也是体现身体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肤色的审美则与现今相似,赞美其皮肤的白皙红润有光泽。这在《诗经》的《卫风・硕人》篇中体现得淋漓精致,很多学者都以《硕人》来作为古人体美的主要参照物。诗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硕人》用了柔荑、凝脂、蝤蛴三个意象,来比喻美人的皮肤。有着白皙、细腻、柔软的皮肤的美人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诗经》中有不少对于女性这样白皙细腻的肌肤描写,如《邶风・君子偕老》赞扬了贵族妇人宣姜:“扬且之也”白皙的皮肤在宽阔的眉宇间显现出来。《郑风・出其东门》中:“出其闺阁,有女如荼。”这些句子无不是用美玉来赞美女子的皮肤的洁白美。

2.肤如凝脂的审美心理

那么以白皙红润为审美对象的肤色美是什么样心理呢?一般的说,对人体的审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的深入的。古时候对以拥有白皙皮肤的女性为美,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的的社会地位的变化,生活方式所息息相关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性在生产劳动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比起女性,男性的身体更加健硕,从而社会地位也就不断的上升,甚至到后来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推动力,而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就逐渐下降,退隐闺中。这时的审美就随之深入,从整体美到局部美,由概括到具体的趋势。这种审美在贵族里尤为明显。在前面提到《诗经》时代以“硕”为美,着眼于整体的审美,而对于白皙红润的肤色美则是局部的审美。这种审美心理随之而自觉地产生,所以白皙的皮肤也就逐渐成为了古时候人们对于身体美的追求,也意味着古时候的人们对单一的整体审美而走向更为广阔的审美领域。

《诗经》中肤色白皙为美的审美标准,一直传承到至今。东方人大多都以拥有白皙的皮肤为美。且有“一白遮三丑”的说法。从古代女子的妆容会以白粉敷面,到现在的靠化妆或美白技术来让自己肤色白皙红润。《诗经》里把女性的肤色比作玉,在后来的中国文化的也得到了继承。因为玉之洁白透亮的色泽而为人所爱,洁白的玉与肤色的美有共同的审美特征。所以玉几乎成为了白皙红润女子的象征词,故有人们给肌肤洁白的女子于美称“玉女。”

三、 结语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女性肤色、形体美的意识有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它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而随之的变化,对早期《诗经》中产生的女性身体美观念进行分析:“硕人其颀”的是带有功利性的审美,“肤如凝脂”是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有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道德伦理的规范,从仅追求外在的身体美,上升到强调内在的道德、品质美和外在身体美的统一的审美心理是历史的一大跨越,后世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发展,或努力向其接近,或对此有所变化,都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陈德礼才.人生境界与生命美学――中国古代审美心里论纲[M].吉林长春出版,1998

[2]李炳海.诗经解读[M].中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学勤主编.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

[4]李泽厚.美学四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5.

[5]刘玉娥.诗经与周代社会[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12

[6]启良.中国文明史上[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3.

[7]孙良申.诗经解读.[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8]王晓华.西方生命美学的局限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9]柏俊才.由《诗经》中的女性描写看周民族的文化特征[J].《山西师大报》,2006.3.2.

[10]胡小明.论身体美.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1983.

[11]梁平.诗经.国风中女性形象美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J],2004.

[12]刘方.《诗经》.人体美观念初探[J].自贡师专学报,1991

上一篇:昆明文明街片区保护现状研究 下一篇:硬泡保温材料PU在建筑节能应用中的研究